聚焦“四个着力点”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锚定“走在前” 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 激活区域发展强引擎

编辑: 陶立波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11-11 21:52

今日镇江讯(记者 陶立波)11月1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焦‘四个着力点’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专题发布会,聚焦“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系统展示“十四五”期间镇江在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中找准定位,推动一系列国家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

一体联动,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把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为镇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重大举措,积极探索创新引领、区域协调、产业联动的绿色发展新路径,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发挥枢纽和带动作用,奋力为全省走在前、做示范、挑大梁多作镇江贡献。

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谈沁磊从多个方面介绍我市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做法成效。为加快构建协同发展城市新格局,我市统筹“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城市总体布局和“一区一廊三极多点”创新布局,加快推进市域一体化发展。依托开发园区改革,不断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政策、资源、项目等要素向园区集中,全市域“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地方典型案例。

紧扣区域协调,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我市参与建设的长三角大飞机集群、苏南特钢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连续6年举办“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与16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促成各类合作约2500项,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我市科技创新集群位列全球第100位,长三角地区第6位,全省第3位。

句容作为镇江推动“宁镇扬一体化”战略先行区,始终把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摆在首位。句容市副市长江贝表示,句容积极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十四五”期间,新签约项目中与南京、镇江企业协同配套占比超50%。依托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与南京周边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累计建成国家级载体平台9家,高新技术企业186家。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落实国家各项发展战略的“硬支撑”。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海军介绍,“十四五”期间,镇江交通运输部门立足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G312宁镇段快速化改造工程镇江段已建成通车,2021年12月开通运行省内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宁句S6号线,日均服务超5万人次,2023年9月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推动句容主城区融入上海“一小时高铁圈”。

生态优先,描绘山水花园名城新图景

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镇江建设为牵引,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长之亮出了一组绿色成绩单:2024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1.1%;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连续3年100%,长江干流和苏南运河镇江段水质保持Ⅱ类,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超90%。“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定的26项指标,21项提前完成。

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我市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 116 个,推动化工、船舶、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绿色转型;优化升级镇江能源和碳排放管理平台,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在线监测实现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省级绿色工厂69家,创下三个世界之最的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我们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维护生态系统安全。”陈长之介绍,我市已累计修复湿地5000余亩,造林8.4万亩,提升长江沿岸森林质量1.5万亩,建成6个生态安全缓冲区。第一轮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共统计物种数357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75种,发现濒危植物-野生粗梗水蕨群落超1万株,首次发现大根兰,填补了省内空白。

“截至目前,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6.5%,林木覆盖率达2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06平方米。”陈长之说。市生态环境部门将紧扣美丽镇江建设目标,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实举措解决群众身边突出问题,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镇江。

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融入全球新格局

全面扩大开放,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镇江步履坚实。谈沁磊介绍,我市通过深化“跨境电商+产业带+海外仓”模式,有效拓展企业出海渠道。推动智慧口岸建设,累计为企业节省装卸堆存等物流成本超1000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额达423.7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一半以上。

交通互联是开放合作的关键纽带。“十四五”期间,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港口水运项目建设,更好服务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推动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服务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镇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95亿吨,增速达10.5%,总量跻身全国港口前20,增幅位居全省港口前列。

镇江经开区作为我市唯一国家级经开区,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拓展发展空间。镇江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宁晖介绍,经开区精准对接上海、杭州等总部经济资源,2020-2024年,累计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275个、总投资981亿元,总投资160亿元的孚能科技、4亿美元的金斯瑞蓬勃生物、12亿元的联博精密和10亿元的维克空调等一批优质大项目相继落地投产。

“我们鼓励本地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与创新链。”张宁晖说,镇江经开区支持区内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优势企业,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设厂、建立研发中心或承包重大工程项目,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据统计。镇江经开区进出口总额、实际到位外资连续5年占全市比重保持在1/3以上。

编辑:缪小兵   校对:胡安琪   审核:徐毅   值班: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