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报评论丨三座城市看“场景”

编辑: 夏凡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4-10-20 22:17

□华翔

■摘要

场景,就是“产学研用”的那个“用”。缺了“用”,新经济形态的招引创新、新技术革新的导入运用,最终也将成为半拉子工程。

一段时间以来,“场景”一词高频出现在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文件和活动中。譬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20多次提到“场景”,并把“丰富应用场景”作为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学习时报》9月2日以一个整版专题讲述“充分发挥场景创新的牵引作用”。再有,今年9月,合肥召开“全球企业场景创新大会”,着眼于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主题是“场景创造需求,需求引领发展;为新质生产力找场景,为场景找新质生产力”。还有招商新政出台后,已然有专家和媒体喊出:无税返时代,场景将成为招商引资“胜负手”。

但高热的另一面,往往是误读与滥觞。有些城市认为场景机会是政府当下就要上马的重大项目,有些城市认为发布场景清单就是发布城市示范项目,也有很多城市将场景工作的开展导向了招商,将场景工作完全等同于招商工作,以招引项目、企业为核心诉求。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少城市动辄发布成百上千个“场景项目”,但大多是穿新衣走旧路。所以,我们需要真正读懂“场景”,譬如从三座城市的实践看“场景”。

看“场景”之前,还需要看清一个经常出现的城市发展囧境——“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已经有太多的城市告诉我们,新经济形态的率先招引创新、新技术革新的率先导入运用,不代表就一定能率先成功。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的各类新风口初起时,几乎从未落后过。但在具体地实践中,政府花精力、大投入,初期也曾雷声隆隆,但偏偏是经济效益迟迟不能产出,新兴产业也就未能有效落地,无法迅速形成产业促进效应,然后,要么是只能听个锣鼓响,要么是眼看后发者却超越而上。现在回看,它恰恰是因为缺了场景,就像“产学研”能够结合,但就是缺了“用”,成果不能实现转化,最终成为半拉子工程。

三座城市看“场景”,先看深圳,这里有最朴素的场景。

中国曾长期存在所谓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深圳在市场化的进程当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最朴实的说法是:深圳成功的技术公司大都不是怀揣一个成果转化的梦想去做一个公司,而是先要做一个适合市场的产品能够卖出钱来让企业生存下去为优先目标,然后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技术来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于是,有了深圳创新的4个90%——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来自企业。所以,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有观点,深圳创新秘诀里很重要的一条在于:深圳是中国第一个把创新从纯科研的活动转变成为经济活动的城市。事实上,以今日的理念看,“适合市场”不就是最原始、最朴素的场景吗?“从纯科研的活动转变成为经济活动”不就是大规模的场景应用吗?但遗憾的是,往往越简单的认知,越容易被大多数人无视。

在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测试人形机器人的手指抓握能力。 据新华社电

三座城市看“场景”,再看成都,这里有“场景营城”。

“场景营城”,是成都率先提出的概念,指将城市的发展战略具体化于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成为可感知、可视化、可参与的城市机会,展示给新经济企业们,释放发展机遇。通常的报道聚焦成都的“场景营城”时,总是把笔墨聚于“场景能够提供需求,打磨产品;提供数据,改进算法;提供市场,迭代商业模式”;却往往忽视了成都的“场景营城”,有一个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长期意图和城市战略。这种长期意图和城市战略,是以场景体现城市的整体文化风格和美学特征,赋予城市生活独特体验和情感共鸣,是让场景化逐渐成为城市消费空间的发展趋势,成为城市在新的消费趋势下吸引人的新“战场”。所以,成都的“场景营城”,是重新定义城市经济、居住生活、政治活动和公共政策。于是,我们才能看到,同样是公园城市建设,成都能够做到:产业与城市融合,绿色进入城市的每一寸肌体,各类消费和生活场景也融入公园;城市变得像公园,公园也长在城市里;从健康医疗、人文教育,到休闲消费、创新创业,公园可以实现,城市能够满足……我们也能看到,同样是地摊经济,成都能够做到:让地摊成为由不同空间承载、嵌入不同文化意涵、并由此汇聚流量的场景之一……

三座城市看“场景”,最后看合肥,这里有全国首个城市场景促进机构——合肥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

合肥的“场景”,更加聚焦于产业,聚焦于有效地链接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解决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城市治理等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实现从“0到1”的研发突破到“从1到100”的科技成果转化,最终演变成千亿级新赛道。一是解决“场景哪里找”。合肥建立统一场景创新决策指挥体系,设立市推进战新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在合肥市发改委设立场景创新推进处,统筹科技产业创新与场景创新深度融合;建立“五有四非”场景遴选标准(愿开放、可落地、有资源、好推广、能带动,排除政府基建、采购、信息化和企业研发项目),将“场景清单”创新拓展为场景需求的“机会清单”和场景供应的“能力清单”。二是解决“场景如何用”。通过场景征集发布、打磨路演、对接招商等主要服务形式,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场景应用”的生产力、竞争力、影响力,激发企业场景参与活跃度。“场景创新”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新经济、新技术、新物种企业在合肥渐成生态,已然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技术革命不断涌现。百年未有之时代大变局中,一定会持续催生出值得期待的战略级产业发展机会、城市发展机遇。这个时候,起决定性作用的,当是,谁能够率先走通从先进理念导入、技术革新应用到新兴产业扎根的有效路径,谁就能走在城市竞争的前列。这个时候,“场景”当是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