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和峰
和很多城市一样,今年春夏以来,镇江街头多了不少规模乃至星级酒店的外卖摊点。这些摊点菜肴精致丰富,价格实惠亲民,受到很多群众的欢迎。
大酒店放下身段门前摆摊,被普遍认为是拥抱市场的接地气之举。酒店主动求变开拓新市场,消费者以平民价格品尝“星级味道”,这种双向奔赴式的供需对接增添了城市烟火气,开创了消费新场景,堪称皆大欢喜的共赢。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然而,肯定大酒店接地气、聚人气的同时,也要看到摆摊背后的无奈。随着高端餐饮、会务接待、企业差旅乃至婚宴等需求下滑,高档酒店的景气指数很长时间在低位徘徊。特别在业务淡季,通过上街摆摊分摊成本、消化库存、盘活资源、增加销售,多少有点应急自救的意味。
大酒店摆摊短期可以爆火,长期能否长红?答案恐怕不容乐观。就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而言,规模星级酒店的核心业务相较上街摆摊,面对的客户群体和消费需求都有很大不同。摆摊外卖这种低单价、低毛利的业务,既无法承载酒店为之付出的运营成本,长此以往也会冲击星级酒店的品牌价值。
另一方面,星级酒店摆摊若成常态主流,资源配置上也属变形错位。街头地摊市场的经营主体,本是成百上千的小微商家乃至摊主小贩,他们和星级酒店满足着不同需求,也经营着各自生计。大酒店长期摆摊势必挤压前者的生存空间,无论意在市场下沉,还是为了业务破局,都难摆脱内卷嫌疑。
有鉴于此,大酒店摆摊更大意义还在于,业务转型的决心和场景创新的勇气。放下身段只是开始,门前摆摊重新出发,星级酒店要更加主动地拥抱市场,更好地了解和开发消费需求,敢于在变革中撕掉标签、重塑自我,不断创新业务、提升服务,进而将“高端品质”送进更多元的消费场景。摆摊又称练摊,如此,大酒店才能练出创新发展的长久之计。
酒店练摊是消费市场的一道别致风景,具有一定示范和启迪意义。当前,做好提振消费大文章,既要勇于创新,更要持续发力。无论是培育消费增长点,还是创设消费新场景,抑或优化提升服务供给,既要让“创”形成流量风口,又切忌“新”成为短期噱头。要让新场景、新消费既有活力又有生命力,进而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同频共振中,真正激活经济增长新引擎。
编辑:朱超 校对:唐文卿 审核:陈路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