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敏
《今日镇江》作为一份地方性的新闻资讯平台,从多个方面展现了其在传递地方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以及服务民众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其APP主页面中,相较于传统的“热点”“评论”“城事”板块区分,“芙蓉楼”这个特殊命名的板块,占据着视觉C位。流传千古的《芙蓉楼送辛渐》为这个板块注入了灵魂,“文化眼”“一眼千年”等特色栏目,将镇江的千年文脉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数字体验。
一、亮点:多元融合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
·子栏目精准定位,形成立体文化矩阵
“文化眼”化身视角观察员,探寻镇江最新文化动态,“一眼千年”以硬核内容展现镇江底蕴,还有“美文”精选百家文风,“镇江非遗”展现文化传承的代际接力,“名家新星”在众星璀璨中抓取那颗“文曲”。不同板块各取所长,生动演绎镇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UGC模式激活民间文化力量
“美文”栏目广泛征集稿件,形成“专业+大众”共生机制。有网友抒情撰写的《愿无岁月可回头,且以深情共白首》,也有推荐名家的《王川新书出版<万里千年>看世界》。不仅有“春花秋月何时了”,也有“家长里短糖醋茶”,《年画》《康泰包子铺》烟火气、人情味十足。
·非遗板块夯实文化传承
“镇江非遗”栏目以图文+视频模式挖掘技艺现代价值。如《镇江非遗之美|斫琴斫心匠人艺韵——蔡伟的古琴斫制技艺》关联线下工作室,感兴趣的可搜索导航;《扬中九狮图》,在手机屏幕则能一览九狮风采;《镇江金山膏药制作技艺》展示非遗医药类的“神奇”,吸引网友关注,助力实现文化传播与医药发展的双赢。
二、建议:从优质传播到卓越体验的升级
·丰富子板块内容,实时掌握最新动态
“芙蓉楼”板块页面的内容是实时更新的,但子版块内容更新进度稍弱,如“文化眼”,笔者写阅评员文章的时候,最新的内容为6月4日的《奏响文化强音!西津音乐厅以艺术魅力点亮城市文化地标》,“一眼千年”的为2月11日《茅山镇:红色文化源地,东吴太后故里|江苏省情影像志·乡土江苏》,更新日期都过了好几个月了,建议改进。
·深化用户互动,构建文化社区
当前各个板块以内容推送为主,用户评论区活跃度有待提升。建议增设“芙蓉楼文化问答”,用户答题可积累积分兑换文化类服务;开通“读者纠错”通道,由专家团队及时回应史实偏差,形成“生产-传播-反馈”的良性循环。
·深化非遗传播,打造沉浸式体验
“镇江非遗”栏目虽已展示多种镇江非遗技艺,但多为图文介绍。建议引入AI、VR技术,创新视频拍摄制作风格,嫁接相关场馆VR链接,方便用户通过手机即可“走进”非遗空间,观看镇江非遗特色。
《今日镇江》APP“芙蓉楼”板块以多元参与、创新传播,将镇江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数字资产,为市民提供精神家园,也为地方文化数字化提供可复制样本。除了《今日镇江》APP外,镇江日报社在微信平台还有“好战友”——“最镇江”,笔者在刷微信朋友圈时经常刷到“最镇江”的微信和短视频推送,但和《今日镇江》APP“端庄大气”略显不同的是“最镇江”的“超频弹跳速度”,最新资讯在微信端口实时推送,还有有趣的短视频,让人沉浸其中。期待未来进一步优化体验,让“掌上镇江”成为更多人了解镇江、爱上镇江的文化窗口。
编辑:朱超 校对:卞婷婷 审核:徐毅 值班:胡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