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翔
■摘要
银发经济蓄势待发。“在这座城市优雅老去”,不仅是一个成熟文明的社会,给予人民的福祉,亦是一座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产业“新路超越”的新兴风口。
镇江博物馆组织开展“爱暖夕阳红,‘柿柿’如意过重阳”活动,带老人们参观奔流展厅,做手工柿子,为老人理发,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资料图片)。 王婷 王呈 摄
不知道是不是事前约过,去年末,多家研究智库或机构竞相推出银发经济年度报告,对银发经济未来发展规模进行测算。
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当代社会服务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指出,当前中国老龄化程度在全球属于中上水平,少子化和长寿趋势使得老龄化持续加深。《蓝皮书》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进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并指出,许多城市在经历了快速增长期后,面临着增长放缓、产业老化、人口老龄化和资源压力等问题,如何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银发经济不仅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城市进入第二增长曲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还在社会结构、文化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基于我国老年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全国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以高、低、中三种方案,测算出我国银发经济规模未来将大幅增加。到2035年,三种方案下,银发经济规模将分别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5.5%;45.35万亿元,占GDP的22.67%;40.34万亿元,占GDP的20.17%。到2050年,这三组数据则分别是119.5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88%;98.22万亿元,占GDP的24.55%;81.13万亿元,占GDP的20.28%。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表示,银发经济不仅包括老年人相关的投资,还包括备老经济。我国45到59岁区间人口数量达到了3.37亿,随着这部分备老人群逐渐进入老年阶段,将激发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和消费活力。
此外,还有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23年健康与养老保险保障指数测算研究报告》,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4)》,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数字技术适老化发展报告(2024年)》,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青海省消费者协会和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24年居民养老现状消费调查报告》……
智库们集体聚焦银发经济,显然是因为国家已然释放出了清晰的信号。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2024年因此也被认为是我国银发经济的元年。3月,“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再次明确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全国“两会”期间有关人大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政策敏感度高、产业嗅觉强的一些地方政府亦于去年下半年先后发布相关文件。譬如9月12日,江苏发布《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12月9日,上海发布《上海市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12月13日,广州发布《广州市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光明日报》1月2日刊登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谈志林的文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着力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银发经济作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诠释:
银发经济又称老年经济、银色经济、乐龄经济等,是面向全体老年公民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银发经济涵盖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前者包括老年群体衣、食、住、行等相关用品和设施,后者包括医疗、教育、康养、文旅、就业、法律、金融等服务。银发经济涉及多领域多门类,具有产业辐射面广、产业链长、受众规模大、业态复杂多样等特点。
文章分析,近年来,我国银发经济发展很快,总体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巨大的市场规模,二是庞大的市场主体,三是超大规模的消费人口,四是快速升级的消费结构,五是动态发展的银发经济新业态。文章同时指出,总体上我国银发经济尚处于“青春期”,即发展的初级阶段。
突然想起我们的城市,在风口嗅觉上,其实从来都没落后过。2023年1月的镇江“两会”,即有政协委员提出——践行“两康”理念、发展健康产业,既是让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民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产业强市、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向;建议以应用场景的营造,加速度推动健康产业落地,以探索“营城模式”的创新,不断丰富“两康”场景建设,以“两康”生活为展现,差异化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2023年5月,有网友在本地论坛上发表文章《重新定位镇江 “五都”助力发展——振兴镇江经济的思考与建议》,其中的“五都”之首,就是康养休闲之都。镇江,本就有丰富的健康产业资源,包括优越的生态条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长三角核心地理区位;城市的“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中,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等健康产业也占了重要部分。而近年来的发展,镇江在体育公园、健康广场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敬老院等硬件载体建设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健身指导、健康档案管理等软件机制服务上均有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相对厚实的基础。
健康产业或曰康养,恰是银发经济的核心领域。我们完全可以顺势而为、聚焦聚力,从健康产业入手,紧紧抓住银发经济的城市机遇、产业浪潮。毕竟,我国银发经济尚处于“青春期”“初级阶段”,这个新兴产业风口刚刚起风。
公众号“读城记工作室”去年末发表文章《在这座城市,优雅老去》。文章写的是济南,文中有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区域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又作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济南正逐渐显露出成为‘康养之都’的潜力。”把那个“首批”换成“第四批”,那这句话,完全可以适用镇江。
最后,说一个有趣的例子,在网络上特别是一些关于镇江的文章、视频的网友留言中,我们可以不间断地看到,很多本在外地的老年人,退休之后,因为镇江的“宜居”而纷纷移居镇江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