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新闻|长子长孙的地位与流量时代的碎片化

编辑: 夏凡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05-08 20:19

□ 华翔

五一假期,热点新闻颇多。文艺界也有一则,这就是越剧顶流陈丽君的“翻车”。在接受央视《文化十分》栏目采访、解读新戏《我的大观园》时,陈丽君将贾宝玉说成是长子长孙,更说贾宝玉是大观园的希望。此言一出,舆论哗然,顿成网络热搜。多日发酵后,陈丽君亦在《我的大观园》返场表演时含泪鞠躬致歉,坦言自己是“不完美小孩”,承诺会努力改进,做到“知错就改”。

图片

陈丽君(节目截图)

“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陈丽君的底色还是那个优秀的青年越剧演员。宝二爷是荣国府的二房次子,红学家们也已纷纷出场纠偏。此事不再议。但这则上了热搜的新闻,却让笔者有了两个联想。

其一,人们之所以对“贾宝玉是长子长孙”反应如此之大,或许不仅仅与经典原著深入人心相关,不仅仅与“流量明星没文化”的社会关切相关,还与长子长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相关。长子长孙,这个称呼,虽然听起来普普通通,但在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规矩里,大有讲究。它不单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代表着家族传承的责任,是族群规范的体现。

先说长子。长子就是家族中第一个出生的儿子,无论其生母是妻是妾。也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长子还被细分为嫡长子和庶长子。嫡长子为正妻所生,是整个家族的首选接班人。庶长子为妾所生,有时候也可能会是家中的长子,但没有继承权,他所享受的家族资源多少完全看家族的分配意愿,并需要依附于嫡子们所在的“主系”。

再说长子长孙。长子长孙,更多时候直接简称为长孙,没有嫡庶之分,因为他必须是嫡长子的第一个嫡子。即使嫡次子比嫡长子先有儿子,这个孩子也不能算长孙。就算嫡长子早逝,没有儿子,嫡次子的儿子能够继承家业,却也不能顶替长孙的位置。他们另有称谓——大孙。在中国传统社会,长孙,不仅是家族血脉传承的象征,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在家庭财产继承和家族祭祀活动上也有着绝对的地位,其优先度甚至高于其他嫡子。

嫡长子和庶长子,长孙与大孙,这些复杂的区别,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规范,体现了家族中长幼有序、嫡庶有别的原则,以及对于长子血脉的特别重视,也明确了家族成员各自的责任和权利。其目的也就是一个——确保家族能够顺利传承。当然,现代家族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如果不清晰这些传统的概念,我们就不可能明白和理解古人的很多行为背后的逻辑,也就不可能真正读懂历史。

其二,陈丽君的努力、认真与优秀,已被社会认可,却依然会“翻车”。而且,这个“翻车”是如此的浅,浅到常识不知,甚至让人感觉荒诞。她个人有错,毋庸置疑,但更大的背景原因或当是流量时代的碎片化阅读。

有评论言,陈丽君或许从未完整系统地读过《红楼梦》,只是看了一个又一个剧本或唱段而已。就跟现在很多人一样,仅仅是通过影视剧、简化版来了解《红楼梦》以及其他经典著作,甚至有时连看一部经典电影的时间都没有,只是通过短视频切片读个大概。当经典被简化为标签,人物被模糊为符号,譬如《红楼梦》就是“贾府爱情故事”,《骆驼祥子》则是“个人失败案例”,误读和“翻车”就不可避免。

流量时代,碎片化阅读,包括文字与视频,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阅读方式。然而,尽管其便捷性和即时性受到广大阅读者的青睐,但碎片化阅读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比如:碎片化阅读使得知识体系变得碎片化,难以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知识框架,不仅难以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还容易导致读者在理解问题时出现偏差和误解。碎片化阅读以其简短、精炼的特点,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却也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使得阅读者只能接触到表面的、浅显的文化信息,形成追求短暂的刺激和快感的习惯,最终是文化消费和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浅薄和浮躁。由于阅读内容的不连续性和不完整性,阅读者的思维同样变得跳跃和碎片化,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也无法形成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思考。长此以往,这会导致个人逐渐丧失深度思考能力。有评论如是描述碎片化阅读的危害:“高度无序的信息填塞着感官和大脑,让思维系统长久处于一种应接不暇、疲于奔命、苦苦挣扎的状态;沉迷于碎片化阅读不能自拔的人,内心价值系统混乱,思想迷茫,性情浮躁,感觉无所适从,再进一步恶化的结果就是言行荒诞。”事实上,陈丽君对贾宝玉认知的“翻车”,不正是上述弊端的一个现实表现吗?

碎片化是方便,短阅读也确实爽。但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或许,我们也该停一停脚步,正如印第安人的一句谚语:“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
编辑:夏凡   校对:刘天涯   审核:姜木金   值班: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