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报评论丨从两座古城的兴衰说开去

编辑: 毛蕴劼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07-06 22:19

华翔

■摘要

很多城市,明明拥有平江古城的资源,却生生走出了大庸古城的道路。或是教训的警醒,或是经验的借鉴,大庸古城、平江古城恰是两面镜子。

上月末,文旅界爆了一颗大雷。6月27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湖南张家界耗资24.43亿元建的大庸古城,4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濒临破产。据报道,整个大庸古城项目占地240亩,相当于22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古城定位称要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文化旅游新标杆,不仅是张家界市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工程,还是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产业建设项目。但自2021年6月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截至2024年底,大庸古城公司净资产额已为负3.02亿元。

重点文旅项目,缘何陷入困境,又是怎样沦为“空城”的?央视在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报道。其一,“盲目跟风、仓促开建,从立项到开工仅用了3个月”,其二,“业态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核心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并给出了最后的总结——“‘人造古城’陷入窘境,问题在‘造’,病根还是在‘人’。大庸古城的困境,也折射出部分地方政府发展文旅产业的急躁和盲目:为了政绩,‘拍脑袋’作决定,可是生搬硬‘造’引不来人流;闭眼抄袭、复制粘贴,没有市场更丢了口碑。”当地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的两句话,尤值得我们深思和反复琢磨。其一,“看人家古城古镇搞得好,总认为自己造一个出来,我也可能运营得好。”其二,“当时考虑到这应该是个特别能赚钱的项目,肥水不流外人田,就由国企来做了。”

还有更深刻的分析,来自公众号“冰川思享号”,其7月1日的文章《亏了10亿的大庸古城,仅仅是决策失误吗?》。正文前的提要甚是犀利——“这不得不让人高度怀疑,整个大庸古城项目自始至终就是个高端的‘资本局’。项目开发失败了,但当操盘的并非输家。”但不管是不是“资本局”,大庸古城的决策、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踩中的一个个坑,却恰恰是近年来各地上马文旅项目,无论是真古城,还是建“古城”,屡犯不止的教训。

亦是近日,另一座古城也被媒体报道。7月5日,新华日报旗下公众号“北京西路瞭望”刊文《这座古城为何越“活”越年轻?》,讲的是苏州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其内容包括“用造园手法造城,尽显苏式美学”,“多元保护机制,激发古城更新活力”,“老街坊新生活,古城越来越年轻”。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东起外环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主街全长1606米,在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被划为绝对保护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传统城市格局、建筑风貌、生活习俗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区域。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他说:“住在这里很有福气,古色古香,到处都是古迹、到处都是名胜、到处都是文化。”

公众号“江苏政研”今年4月曾刊文《总书记关注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何以实现“青春永驻”?》,全方位解读了平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其中既有篇章“修旧如故,让古城强体固基”,讲述为最大限度保留古城风貌,苏州对涉及古城保护的所有项目,在风险评估、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等各个环节,都进行慎之又慎的斟酌推敲;亦有段落“以用促保,使古城舒筋活脉”,说苏州如何“分级分类,双面绣(传统与现代交织)绘美街区”,“一宅一策,出妙招精准盘活”,“多方参与,聚合力携手共建”,实现了古宅的形态、产业的业态、文化的神态、古城的生态四态合一的融合。

甚至,有我们可以直接拿来主义、直接活学活用的内容,譬如“文化浸润,为古城凝魂铸魄”篇章。个中内容有:“深入挖掘文化”,探寻千年古地图《平江图》中所注古地名的现代存在,考证背后的历史变迁与脉络;保护性修复名人故居,同时挖掘相关历史故事;结合“平江九巷”古城更新项目,唤醒湮没于小巷深处的历史文化记忆。2023年,《平江路志》首发亮相,它把散落在平江路上的一颗颗“珍珠”都串了起来。“全面推介文化”,借助喜马拉雅电台推出“夜读平江”栏目,定期开展“冬至大如年”“平江晒书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不定期举办“我在姑苏遇见大师”“书海夜航”等沉浸式文化推介项目,还有设立苏绣、缂丝、制扇等非遗展示和体验区,开发“云游苏州”等手游。“融入体验文化”,精心将文化元素融入体验全过程:“吃”,精心培育桃花源记、松鹤楼等苏帮菜龙头餐馆;“住”,打造姑苏小院、云栖陌舍等充满苏式美学的特色酒店民宿;“游”,围绕非遗、寻根、碑刻等六大主题,推出10多条“水韵江南,风雅姑苏”精品旅游线路;“购”,倾心打造苏博官方文创店,鼓励传统民居开设传统手工艺品商店,提供非遗商品的销售和现场的工艺展示;“娱”,在节气节庆期间推出文化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打造新鲜体验活动。

说到这里,一方面想起了央视对大庸古城报道中的陈述——“大庸古城建成后,业态除了两个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其余大都是商业街区和客栈酒店,业态非常单一。而在试营业后,仅凭两个娱乐项目(产品也同质化严重,在市场竞争中完全不占优势)又难以带动整个古城客流量的增长。”这与平江古城丰富的体验式产业业态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却按捺不住想“抄”的心态,不是吗,平江古城所做的这些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门槛,在自己城市的古城古街区,只要我们有心,就可以开干,只要大家坚持,就一定能见效。

于是,想起京畿路网红之后读到的一篇来自公众号“云在远山月在楼”的文章——《镇江京畿路的个性,本不在网红》,文中有言,“京畿路的陡坡上,每一粒石子都在低语:所谓‘网红’,不过是历史长河溅起的水花;而镇江的本性,始终是云台山与宝盖山间那道镌刻时光的峡谷,静默地收留着所有喧嚣与寂寥。这无关乎热爱,而是这座城市的秉性。”

图片:文雯

编辑:毛蕴劼   校对:夏凡   审核:姜木金   值班:胡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