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记者 周迎 通讯员 茅蓉芳)晨露未晞的梨园里,套着袋的饱满秋月梨压弯枝头,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晕。而分拣中心的棚屋下,四五名工人手指翻飞,如同演奏丰收交响曲。
“这个够半斤了,放精品筐!”“带疤的单独剔出来,不能装箱!”近日,在句容市边城镇秋月梨家庭农场,负责人任光涛捧着刚摘的梨子笑道:“今年的果子大个头的不多,精品果可得好好照顾。”
秋月梨家庭农场有200亩梨园,正如其名字一样,种植的都是秋月梨。之所以选择这个品种,任光涛有着自己的考量。“这种梨成熟期晚,避免了和鲜桃的直接竞争。而且上市时间在8月底9月初,很快就能赶上中秋佳节,对果品的销售也十分有利。”
今年,虽然遭遇了高温和干旱的双重“烤”验,但任光涛依靠果园不除草技术,涵养梨树根系的土壤水分,加上精细化管理,交出了亩均2000多公斤的丰产成绩单。“我采用绿色种植方式,不使用膨大剂,所以在干旱的影响下,部分梨子果形偏小,但口感没得说,很多消费者上门购买时,一尝都说好。”
俗话说丰产还得丰收。产量高了,销售也需要及时跟上。自8月20日上市以来,任光涛一直在为秋月梨的销售积极奔走。“今年,我采取批发市场和零售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对接常州和南京的大型批发市场;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往年的回头客,也欢迎老客带新客上门采购。”说到这,任光涛满脸笑意,面对上门采购的消费者,梨的销售价格统一为12元/公斤,这比其他水果商超中秋月梨的价格要低上不少,上门购买的消费者采购量大多在5箱至20箱。
作为水果,梨的水分相当充足,口感更佳。但成熟后需要及时采摘,冷鲜保存。面对今年的“丰产”状况,任光涛采取本地“冷库”与外地“冷库”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储存35万多公斤的梨子。“我在山东租了储藏性更好的气调冷库,存放了30万公斤的梨子,采用定期抽出氧气的方式,确保存储的梨子能保质到来年5月份。”任光涛指了指分拣中心旁边的冷库说,这两个冷库能存放近6万公斤的梨子,确保能销售到明年春节前。
任光涛拍着冷库大门,门内整齐码放的梨箱正静静等待销售时刻。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这座农场不仅给出了“丰收”成绩单,更写下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
分拣车间里,工人们依旧在手脚麻利地进行着分拣工作,旁边包装盒上的“秋月梨”三个字闪着微光,恰似乡村振兴路上越走越亮的希望。
编辑:缪小兵 校对:朱超 审核:陈路 值班:胡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