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记者 胡建伟)11月17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句容开展现场研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谋划“十五五”时期全市“三农”工作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不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局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在镇江加快变成现实。市委书记马明龙主持并讲话。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句容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科创中心、白兔镇东乡花果园、华阳街道田也农场等地,边看边听边议,实地了解科技引领农业发展服务平台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和“新农人”培育等情况。在交流研讨环节,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围绕研学主题作交流发言,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时代楷模赵亚夫作了补充交流。大家一致表示,“三农”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专章部署,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镇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一体抓好落实,不断开创我市“三农”工作新局面。
马明龙在讲话时指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项长期战略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稳扎稳打,紧盯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可感可及的实事,让农民群众得实惠、更满意;也要着眼长远、持续发力,聚焦党中央和省委“十五五”规划对“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谋深谋实未来五年我市“三农”工作的施工图,更大力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马明龙强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项复杂系统工程,既要坚持对标对表,自觉胸怀“国之大者”,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要求着手,找准必须必要、普及普惠的事,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抓下去;也要持续做优做特,鼓励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探索出符合本地特色、发挥本地优势的富民强村好路子,促进乡村产业蝶变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场深刻社会变革,既要留得住乡愁,加强对传统村落、农业遗产的保护,推动传统农耕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乡村成为共同的精神家园;也要跟得上时代,顺应城乡融合新趋势,推动资源和要素向农村倾斜、管理和服务向基层下沉,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马明龙强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场广泛社会动员,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扛牢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特别是各板块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委农办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同作用,各涉农部门要知责履责、担责尽责,营造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让农民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唱主角”“当主演”,为加快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当晚,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句容大剧院观看了音乐剧《大田》,深切体悟赵亚夫、糜林等农业科技人员深厚的为农情怀,进一步激发为全市“三农”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编辑:缪小兵 校对:夏凡 审核:陈路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