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记者 单杉 见习记者 陈静)在江苏天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里,郑仁贵总是步履匆匆,上一秒还在车间里查看设备运行数据,下一秒就出现在老师傅们身旁,一起讨论工艺细节;会议室里,大家还等着他牵头研究降本增效方案……作为生产部副部长,这些琐碎繁忙的事务构成了郑仁贵的日常。
自2013年加入企业以来,这位“90后”在制药一线一干就是十多年,他见证了产线的一次次升级,产线也见证了他的一次次成长。从最开始的一线操作员,到现在统筹生产管理的中层骨干,郑仁贵用实干与创新在产业链上刻下了属于青春的成长印记。
从“新手”到“能手”,在产业链最前端扎根
“刚进车间时,连最基础的设备操作都要跟着老师傅一点点学。”采访中,郑仁贵回忆起入职初期的经历,2013年,他带着对医药行业的好奇与热情加入天晟药业。“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郑仁贵从车间操作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为未来打基础。凭借着“不会就问、不懂就练”的韧劲,他仅用几个月就熟练掌握了各岗位核心技能。不久后,郑仁贵被提拔为班组长。
“这次升职让我很是意外。一方面有种付出被肯定的快乐,另一方面我也知道自己的责任更重了。”郑仁贵告诉记者,到新岗位后,负责的内容更多了,他白天“泡”在车间里,晚上挑灯夜读查文献、找资料,学习最新技术,深耕制药工艺。实践与书本知识双修,让他练就了“一眼识异常”的本领,也更深刻理解了产业链前端“稳生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外人看来,郑仁贵的升职之路很是顺畅,而背后艰辛只有他自己了解。“每一次到新岗位,我都面临了一次‘升级’。”正如车间内生产线需要不断更新升级,郑仁贵也在不断提升自己。从专业知识储备到与同事沟通技巧,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扎根产业链最前端的同时,自己也从“新手”成长为“能手”。
向“空白”要“市场”,在产业链拓展中担当
随着市场不断发展,现有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天晟药业开始新一轮发展布局,建设新车间,增加新产线,拓展新业务,这也对生产团队提出了全新挑战。“大家对健康越发重视,这也对食品添加剂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制药企业,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我们决定进入食品添加剂行业。”2017年晋升为车间副主任的郑仁贵,主动扛起了产业链拓展的重任。
目前公司食品添加剂领域主营产品有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甘草酸三钾,主要作为甜味剂使用,由后建成的三车间负责,而这一车间,郑仁贵付出了大量心血。“当时接到的任务是参与建设一个全新车间。”郑仁贵进一步解释道,建设新车间不是建一座房子就行了,从前期车间整体规划,到后期生产体系建设、标准化改造等都要一应俱全。其中一些业务也是郑仁贵的“知识空白”,他边学边做,带领团队制定了“岗位操作标准规程”,完成5S现场标准化改造,让新车间快速具备合规生产能力。
“食品添加剂车间的诞生,填补了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相当于为产业链打开了新的增长极。”郑仁贵坦言,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他也曾有过害怕和退缩,但“不会的不能装会”的信念让他沉下心来学习,从工艺参数调试到标准化操作建立,他带领团队一点点摸索,最终让新车间顺利投产,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以“创新”促“增效”,在产业链升级中领航
“生产管理不仅要保稳定,更要提效率、降成本,这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2年担任生产部副部长后,郑仁贵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降本增效与技术创新上。他配合领导成立生产部与财务部联合的节能降本小组,通过规范水电气使用、推行错峰生产等措施,让生产环节更高效、更经济。
针对高能耗的喷雾干燥机,他提出“夜间谷期生产”方案,利用电价差异降低能耗成本;通过统计设备故障数据,建立定期维护保养机制,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这些举措让车间生产效率得以显著提高,能耗成本下降明显。在新产品研发中,他更是全程参与从立项、小试到中试、工艺验证的全流程,推动多个新产品快速落地,为产业链延伸注入新动能。
如今的郑仁贵,依然保持着“空杯心态”。面对不断更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他坚持“在学习的路上不松懈”,每年参加专业培训,带领团队攻克生产难题。在“传帮带”中,他总是鼓励年轻员工:“产业链在升级,我们的能力也要跟着升级,学习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他带领的QC小组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级先进、省级优秀称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链上年轻人的担当与作为。
记者手记:
任何时候,踏实都是最珍贵的品质
□ 单杉
小到生产线上一个配方改动,大到公司整体降本增效,郑仁贵对每个话题都能侃侃而谈,这源于他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更是他多年深耕、踏实工作的具象化体现。2013年入职江苏天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2年的时间成长为生产部副部长,郑仁贵的成长是迅速的,而成功应对每一次新挑战的背后,实干是唯一解。
采访中,郑仁贵无数次提到“实在”“踏实”“好学”这些词语。刚入厂时,第一次接触产线的他,每一步操作都要向老师傅请教。“不懂就问。”郑仁贵说,当时的自己就靠多听、多学、多问,牢牢掌握了专业知识,也和老师傅们建立了深厚情谊。
成长为班组长后,他需要对关键环节工艺品质进行把控,要学的知识更多了。“还是靠学、靠问。”白天他在车间里实践、晚上看文献学理论,他的专业技能得到飞速提升。再后来,面对新车间建设、新产线布局的重要任务,他也是第一次感到“心里没底”。这一次,还是靠“实干”解决了郑仁贵的烦恼。
从负责一条产线,到负责一片产线,再到负责一个车间,如今统筹生产管理,每一步,郑仁贵都走得踏实坚定,正因如此,他才能持续走好每一步。现如今,他依旧保持“空杯心态”:“我很珍惜每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和别人学习先进经验。”
郑仁贵在产业链上的成长历程,正应了那句话:任何时候,踏实都是最珍贵的品质。
同时,也祝愿每一份踏实都被看见、被珍惜。
视频:单杉 陈静
编辑:朱超 校对:张兆勇 审核:陈路 值班:胡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