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通讯员 翁倩 朱悦 记者 杨泠)8月,暑气至浓,万物盛极。为深入实施人才“镇兴”行动,巩固拓展与人才工作站设站高校的交流合作,搭建城市环境推介、校地深度合作、才企精准对接平台,聚集更多青年人才来镇发展,11日上午,来自全国多地高校的相关负责人、52名重点企业负责人,以及100余名高校学子齐聚我市,在2025镇江市百校访企暨校地企人才合作对接洽谈会上,共叙情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镇兴”行动,让人才“聚镇”
一直以来,镇江把人才当“座上宾”,让发展成“同心曲”,紧扣“四群八链”重点产业、“876”创新引领工程,聚力打造产才城教融合发展福地。自2021年启动人才“镇兴”行动以来,镇江锚定“长三角产才城教融合发展福地”总定位,构建“1+2+3+N”人才政策体系,实施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育的“金山英才”计划和青年人才集聚的大学生“聚镇”计划,投入人才专项资金25.14亿元,年均增幅超20%。
近年来,我市每年走进高校院所开展招才引智“镇江日”、名城名校携手行等活动100场以上,引进培养大专以上人才超4万人。2025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镇江位列第37位,5年跃升18位。对于来镇的各类人才,我市积极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量身定制覆盖生活、就业、创业等各环节的全方位补贴,全力提供“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发展机遇,让人才在镇江这片热土上追寻梦想、点亮人生。
深化校地合作,共筑人才高地
今年4月份,“镇江市高校人才工作站”和“就业实习基地”在河南工业大学揭牌,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内涵以及双方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人才‘镇兴’行动到‘百校访企’计划,从优厚的引才政策到周到的服务保障,无不彰显着镇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与诚意。”作为高校代表,河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泽峰深切感受到镇江市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他说,这场洽谈会,为校地企三方深化合作打造了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希望双方以本次洽谈会为新的起点,共同构建“政府搭台、校企联动、人才共育”的创新生态。
高校是孕育人才的“苗圃”,镇江是滋养人才的“沃土”,正是这份校地携手的默契,让“产学研用”的纽带愈发紧密,让人才的“根基”愈发稳固。近年来,我市与全国14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60所高校设立了镇江市人才工作站,每年举办120余场校园招聘活动,引进4万余名高校毕业生,校地合作日益深化,形成双向赋能、携手发展的良好态势。
人才工作站是招才引智的直通桥梁,是政、校、企合力推进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是贯通教育、科技、人才并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的创新举措。在活动现场,我市特别为北京化工大学等6家优秀高校人才工作站进行了授牌。未来,镇江将持续与140余所高校建立常态化联系,携手共进,深化校地人才合作、共筑人才发展新高地。
列出需求清单,发出“诚意请柬”
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以动态访企问需为核心,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需求摸排体系,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持续开展2025年人才需求征集工作。此次活动集中发布了2025镇江市“千企万岗”高校毕业生需求,这份需求清单,是镇江产业发展的“人才坐标”,更是面向青年学子的“诚意请柬”。
活动现场,来自智联招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双峰格雷斯海姆医药包装 (镇江) 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就业创业相关专家,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主题展开交流分享。从政策协同到渠道创新,从校企共育到岗位适配,这些“金点子”必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注入新动能。
发布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高校
在随后的“智汇江来”校地企人才和重点项目对接洽谈会上,52家重点企业代表围绕“四群八链”产业需求与高校精准对接。参会企业方带着满满的诚意,详细介绍了各自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升级中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重点项目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诉求;高校则结合自身学科优势、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特色,积极回应企业需求,双方就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大学生职业经验从零开始,可塑性非常高。”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经理马在庆表示,通过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导师带徒、人才阶梯式培养等,从高校引进人才后,企业会更倾向于将他们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力来培养。
南京林业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潘海云认为,校内学生对企业需求的认知和了解比较浅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岗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更加多元化。“政府举办这次对接会,在高校、企业、学生之间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彼此之间能有更多了解。”潘海云说,对于此次对接洽谈会,学生的态度普遍比较积极,对制定未来规划很有帮助。
同步进行的“菁英汇镇 才栖名城”高校毕业生双选会,52家企业携1000余个岗位与高校毕业生们面对面交流,同步开展直播带岗活动。岗位信息将在智联招聘网、镇江人才在线等招聘网站通过空中双选会发布,线上会场将持续至8月18日。
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赵蕾表示,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整合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高校人才工作站等资源,细分专业、领域,举办更多小而美、专而精的特色专场招聘,当好青年求职就业成才路上的贴心人,全年挖掘大学生岗位需求2万余个,引培大专以上人才4万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镇江更有成色。
图片摄影:杨泠
编辑:干光磊 校对: 缪小兵 审核:姜木金 值班:胡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