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安市党史办
吉安是赣中重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井冈山、东固山、青原山、武功山等地开展土地革命活动,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传播先进文化,为吉安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吉安市共青团
1938年7月,九江沦于日寇铁蹄之下。1939年3月,省会南昌陷落,江西省国民政府迁至吉安泰和县。江西及全国各地许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工商企业以及大批难民纷纷南迁吉安。吉安成为江西抗战首府,城内人口骤增五六倍,超过30万人。
中共吉安地方组织为贯彻中共中央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吉安人民投入抗日救亡热潮,在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同时,遵照东南分局和江西省委的指示,组织原苏区干部、青年学生、难民团、抗日救亡团体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抗日救国宣教活动有声有色:演出宣传抗日爱国内容的各种剧目,鼓舞群众抗日斗志;组织青年学生、爱国志士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利用报刊、图书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造成强大的抗日救国声势。
参军参战积极踊跃。在抗日救国宣教活动影响下,吉安地区人民纷纷报名参加新四军。许多苏区老干部和老党员将孩子送往新四军,出现了土地革命时期父送子、子送父、妻送郎、兄弟同时参军的生动场面。吉水县埠田、枫江、八都等3个区,仅在1939年6月就有100余名青年报名参军。群众还积极组织抗日游击队。1944年,共产党员谭斌在新峡边组建“湘赣边区袁水分区挺进第一师”,为吉安抗日救国斗争作出了贡献。
当地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前线。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至1945年,吉水县共筹集慰劳基金4.44万元,慰劳抗敌将士捐款5460元,劳军捐款36478元,春节慰劳款40114.6元。
舍小家保国家,毁田建造遂川飞机场。为支持修建机场,新井上、老井上、城头等十几个自然村500余户2700人背井离乡,搬到偏僻荒凉的地方重建家园。各县群众纷纷参加机场建设。遂川被征民工最多,达12.1万人。
吉安各界群众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召唤下,在国破家亡,民族危难之际,勇敢地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编辑:胡安琪 校对:夏凡 审核:姜木金 值班:胡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