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丨黄山寨血泪记忆:六百多个亡魂控诉日军暴行

编辑: 朱超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07-15 22:33

□ ​平顶山日报记者 毛玺玺 孙鹏飞

7月7日,小暑。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褚庄村的赵明善老人佝偻着身子,用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掌,颤抖地抚摸着黄山寨殉难同胞纪念碑。阳光把老人的影子照在碑前,像一枚浸透哀伤的图钉,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钉在这片土地上。

​黄山寨惨案亲历者赵明善老人在擦拭纪念碑,缅怀殉难同胞。 杨红涛 摄

“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了,但那一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赵明善今年91岁,黄山寨惨案发生时才7岁,但他至今仍清晰记得,那天日军战机引擎的轰鸣如何撕裂春节的喜庆,炮弹的爆炸声如何取代了庙会的锣鼓。

黄山寨位于褚庄村北,三面临崖,易守难攻,曾是周边村民躲避匪患的工事。1941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七),这座守护乡邻的寨堡却在日军轰炸机的嘶吼中沦为死亡牢笼。

据《平顶山革命史概览》和黄山寨殉难同胞纪念碑碑文记载,1941年2月2日,褚庄村南的西高皇村举办火神庙会,请来戏班子唱戏。下午三四点,从东南方飞来的7架日军战机撕破云层,向下俯冲着用机枪扫射看戏的群众。黑压压的人群还没从飞机轰鸣声带来的惊悸中反应过来,子弹已如冰雹般砸下。人们惊慌地呼喊着,奔跑躲避,涌向北边的黄山寨及禇庄、武庄。

日机跟着人群在空中盘旋扫射,并投下炸弹和燃烧弹。黄山寨顿时成了人间炼狱。飞机的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人们的哭喊声、牲畜的悲叫声交织在一起,尸体遍地、残肢断臂随处可见,血水深深浸染了土地……据统计,日军这次空袭共炸死无辜百姓600多人,炸毁房屋270余间,炸死牲口200余头。禇庄、武庄两村有8户人家全家罹难。

这场惨绝人寰的轰炸,让黄山寨永远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苦难记忆里。2006年,新华区委、区政府在弹坑遗址上立起殉难同胞纪念碑,把黄山寨惨案遗址定为区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遗址被命名为平顶山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随后,新华区重建了黄山寨寨门,设立了黄山寨惨案纪念馆。

纪念馆墙上张贴着惨案亲历者讲述当年日军暴行的图文,一字一句都含泪泣血——

“事情过后,我好多天不敢闭眼,一闭眼当时的场面就会在眼前浮现。”

“家里七口人葬送了性命,俺娘抱着我逃到野地里,俺俩才活了下来。”

“俺家后面的一条街上,人和牲口的尸体混在一起,到处都是血,到处都是哭声。之后,村里人一听见飞机的声音就吓得往外跑。”

……

“我爷爷弟兄3个都是在那次惨案中遇难的。”褚庄村党支部委员张延召指着纪念馆墙上的《黄山寨惨案殉难人员及伤残人员统计表》说,“我父亲当年9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被炸死。从小到大,我不断听父亲讲述当年的情景,教育我永远不要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

84年过去了,历经当年这场浩劫的幸存者已所剩无几,但这段血泪记忆被一代代人留存心底,又在祭奠殉难同胞时化作碑前哽咽的风。

从血沃之地到精神灯塔,每年都有很多干部群众、青少年来到纪念碑前祭奠。褚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亚洲说,每年清明节前后,他都要到山上转转,总会看到一束束菊花干了又新,一批批青少年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84年过去,曾经的焦土已萌发新生;84年前未散尽的哀鸣,正在褚庄村化作发展的力量。去年在黄山寨遗址西侧山脚下,加装电梯装配及部件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和一个门窗制造项目落地,这些项目将带动村里劳动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山风掠过遗址周边的树丛,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600多个亡魂在低语,也是一个民族对后代的叮咛:勿忘历史,警钟长鸣,奋斗不停。

编辑:朱超   校对:黄欣彤   审核:陈路   值班: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