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姜锁平 记者 佘记其)每天上午,位于丹阳市吕城镇河北村管家自然村的菜农魏守林将采摘下来的水果番茄一部分随同种植的大蒜、豌豆、菠菜等蔬菜,开车送往丹阳农批市场,交给蔬菜经纪人销售,另一部分则由消费者直接上门选购或下田自摘。
魏守林凭借独特种植技艺,种出的水果番茄一面市便广受欢迎,成为当地农业领域亮点。5月18日上午,记者慕名前往探寻其背后奥秘。
走进魏守林的水果番茄种植园,一串串形态均匀、色泽鲜亮、个头饱满的小番茄挂满了枝头,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在阳光的沐浴下,宛若奏响了“红绿”辉映的乡村振兴交响曲。
从4月5日进入采摘期开始,魏守林的水果番茄便备受市场青睐。“正值番茄销售旺季,番茄供不应求,千喜番茄每公斤售价16元至18元,普罗旺斯番茄和草莓番茄每公斤10元。”魏守林说,虽辛苦但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目前,每天可采摘三个品种的番茄250公斤左右。我和妻子每天从凌晨4点多便下地干活,一直忙碌到天黑。”
魏守林介绍,种植番茄是一个周期较长且管理要求较高的过程。从去年10月15日育苗开始,一直要到今年8月中旬采摘期结束,整个过程历时约10个月。期间,他需要进行打苗叉、病虫害防治、施肥、点花、搭架和灌溉等一系列田间作业,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为了确保番茄的品质和口感,他坚持采用生态种植方式,施用有机肥料,不使用化学农药,让番茄在自然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尽管这样的种植方式增加了管理难度和成本,但也正是这份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使得他的水果番茄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今年60岁的魏守林,与妻子陈风兰来自安徽怀远。自1995年起,二人在上海郊区承包土地种植大棚蔬菜,积累了丰富经验。2024年上半年,因土地被当地规划征用,他们结束了在上海的种植生涯。同年9月,经老乡引荐,移地来到丹阳市吕城镇河北村管家自然村,承包17亩土地开启新种植征程。
初来乍到,魏守林深知了解市场的重要性,他通过深入调研,对当地市场需求有了清晰认识,果断调整种植品种和面积,决定10亩土地种植番茄,7 亩地种植其他蔬菜。
魏守林告诉记者,他种植的番茄品种丰富,主要有千禧番茄、普罗旺斯番茄和草莓番茄三种。千禧番茄小巧玲珑,颜色鲜艳,口感酸甜;普罗旺斯番茄个头较大,果肉饱满,汁水丰富;草莓番茄则口感和风味独特。其中,千禧番茄亩产量约1000多公斤,普罗旺斯番茄和草莓番茄亩产可达3500公斤左右。
在魏守林的大棚现场,记者看到前来选购和自摘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大棚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消费者中有的是一家几口前来体验田园乐趣,孩子们在田间奔跑嬉戏,好奇地观察着番茄的生长;有的是朋友结伴而来,享受着亲手采摘新鲜果蔬的乐趣,大家一边品尝着刚摘下来的番茄,一边赞不绝口。
魏守林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敏锐的市场嗅觉以及辛勤的付出,成功种出了广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番茄,他的故事不仅为当地农业发展树立了榜样,也为其他种植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不少周边的种植户纷纷前来向他取经,学习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魏守林也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同时,他积极参与当地的农业交流活动,与大家分享市场调研的心得,倡导大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番茄种出好“钱”景,幸福日子比蜜甜。魏守林的水果番茄种植事业,不仅为自己和家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来,魏守林信心满满。他表示,将继续秉持匠心精神,不断提升种植技术水平,优化种植品种,进一步提高水果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同时,他还计划扩大种植规模,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将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编辑:夏凡 校对:赵静 审核:曾海蓉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