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社会组织代表赴京分享创新实践本土经验

编辑: 张驰川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05-17 20:14

今日镇江讯(蒋宜均 记者 张驰川)5月17日,文产融合人才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产融合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镇江周艺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蒋周健受邀出席研讨会,并作题为《从公益服务到产业反哺:文产融合赋能公共文化人才培育的“镇江模式”》的交流发言。来自全国艺术院校、政府部门、文旅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产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与新范式。

以公益为纽带,激活文产融合创新动能

蒋周健在发言中介绍,周艺公益服务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传承中华文脉、赋能基层美育”为使命,通过“文化创新+公益服务”双轮驱动,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文产融合发展模式。截至目前,中心累计服务超10万人次,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公益文化服务体系,为文产融合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与社会影响力。

在音乐普及领域,周艺公益打造“科普音乐会”品牌,举办古琴、古筝主题演出百余场,创新推出“远程音乐教室”模式,与多地开展“社校融合共建”,2024年全年开设116节公益古筝课程,惠及偏远地区儿童达千余名。同时,中心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共建“音乐普及推广中心”,整合专业资源,搭建青少年艺术普及与人才实践平台,实现“学用互促”的良性循环。

差异化服务+跨界融合,拓宽人才培养维度

聚焦特殊群体文化需求,周艺公益联合多方推出“星星宝贝的音乐会”,为自闭症儿童搭建融入社会的舞台,开辟特殊教育文化服务新领域;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连续举办两届“秦筝”邀请赛,吸引全国千余人次参与,并成立琴筝艺术团,推动非遗秦筝技艺传承与产业融合发展。

2024年,周艺公益发布镇江市首个社会组织文创产品,涵盖原创歌曲、公益画册、宣传片等多形态成果,探索“公益+文创”新路径。蒋周健表示,这一实践不仅整合了创意设计资源,更培养了具备文化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组织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提供了创新样本。

打造国家级平台,构建公益赋能产业新生态

展望未来,周艺公益将以“国家级平台建设”与“数字化创新”为双引擎,深化文产融合战略布局。2025年3月,中心联合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产融合发展工作委员会,于句容茅山挂牌成立“文产融合高质量发展合作单位”,启动“周艺公益文产融合公益园”项目,探索“公益+文旅+教育”跨界融合模式,致力打造全国性公益文化枢纽。

此外,中心将依托江苏省社科普及基地“江苏周艺之家”,平均全年开展超80场科普音乐会、非遗展览等活动,并携手中国民主同盟共建专家库,通过标准化体系与创新培训模式,为文化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镇江经验”。

周艺公益联合民盟镇江市委会成立专家库,整合高校学者、行业专家资源,制定文化志愿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动“民主党派引领—专业资源整合—社会需求响应”协同机制。2025年,民盟周艺公益培训基地通过“核心管理体系+政府基层组织+校地共建机构+特色志愿队伍”模式,深化艺术教育与公益服务融合,为文化志愿服务注入专业力量。

镇江市特级文化指导师蒋周健表示,文产融合人才培养需“跨界协同激活资源、数字技术重构场景、制度创新保障长效”。他呼吁各界深化产教融合、完善生态闭环,推动人才培养从“区域探索”向“全国范式”升级,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此次发言引发与会者热烈反响。业界认为,周艺公益的实践为文产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提供了鲜活案例,其“公益赋能产业、产业反哺公益”的闭环生态模式,或将引领文化志愿服务与人才培育的新方向。

会上,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公共文化服务与就业工作委员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产融合发展工作委员会为镇江周艺公益服务中心颁发了“文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基地”牌匾。未来,周艺公益将持续以“艺术点亮生活,公益温暖社会”为愿景,深化文化志愿服务纽带作用,助力绘就文化强市“同心圆”,为文产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编辑:缪小兵   校对:赵静   审核:姜木金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