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镇江古运河 | 古运河畔丹徒镇:三千年历史的时光印记

编辑: 卞婷婷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07-31 17:39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孙力 卞婷婷)古运河水流经京口、丁卯,便抵达丹徒古镇。这里坐落着镇江段古运河最早的通江口——丹徒口。“丹徒”之名源于秦始皇东巡时期,当时他命身着赭衣的囚徒开凿丹徒口,地名由此而来。而在秦朝之前,这片土地有个更古老的名字——朱方。

早在春秋晚期,朱方便有重要历史事件载入史册。齐国左相庆封因弑君逃亡,投奔地处江南的吴国,吴王将朱方赏赐给他作为封地。然而好景不长,楚灵王会盟诸侯讨伐庆封,兵临朱方,最终庆封被杀、家族覆灭。这场战争,为丹徒镇厚重的历史拉开了序幕。

时光流转至汉朝,丹徒镇迎来了重要发展期。据丹徒闸闸站负责人樊治平介绍,当时丹徒县的治所就设于此,以丹徒镇为中心的沿江一带,成为全县经济文化的核心。这里曾建有城垣,史称“丹徒故城”,后因长江南岸坍江,故城逐渐没入大江。

镇江博物馆珍藏的一枚“丹徒右尉”铜印,为这段历史增添了实证。这枚1980年初出土于丹徒镇金家山西汉早期墓葬的官印,虽主人已无从考证,但“尉”作为掌管地方军事与治安的官职,透露着关键信息。史料记载,汉朝仅有大县才会设左、右二尉。由此可见,当时的丹徒县已是东南地区万户以上的大县。

晋朝时,丹徒镇地位更盛,成为毗陵郡的郡治所在。直到隋朝,丹徒县治才从古镇迁至京口。凭借运河交通之利,丹徒古镇一步步成为镇江三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明清时期,丹徒古镇进入鼎盛。商铺沿运河鳞次栉比,商船往来穿梭不绝,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傍水而建,横贯全镇。清人王翚、杨晋等绘制的《康熙南巡图》中,便清晰勾勒出当时古镇的热闹盛景。

记者驱车驶入京口区丹徒镇时,阳光正晒得路面发烫。穿镇而过的主干道算是镇上最有生气的地方,沿街的杂货铺、修理店、小饭馆大多敞着门,不少店主摇着蒲扇在门口乘凉。“以前这里经常有集市,卖什么的都有,镇上的人都会到这里来逛逛。”65岁的居民赵秀兰告诉记者,以前的镇子特别热闹,人来人往。

如今,古运河依旧流淌,丹徒古镇却不复昔日繁华。“年轻人大多搬走了,但我们这些老人舍不得。你看这河水,还跟小时候一样清,它记得这镇子的所有事,我们守着它,就像守着一份念想。”赵秀兰说。

丹徒古镇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默伫立在河畔,将三千年的故事,藏进每一块青石板、每道老墙缝的苔藓里。

编辑:毛蕴劼   校对:肖方元   审核:邱丽娟   值班: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