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更新“创意写作”:我喜欢的镇江名著名篇名句

编辑: 朱婕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3-11-16 12:00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笪伟)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戏曲小说,散文随笔,书法绘画……在那些浩如烟海的与镇江有关的名著典籍、名篇巨作、名诗佳句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一部?您翻阅最多的是哪一本?您经常引用的是哪一句名人名言?哪一本作品给您的受益最多、感受最深?哪一个故事曾深深打动过您?哪一个人物令您无法忘怀……

由市全民阅读办公室、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镇江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报业集团“创意写作”工作室承办的“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十五季“我喜欢的镇江名著名篇名句”启动啦,邀请广大书友参与。(投稿要求详见文末海报)。


作品展示


15.我最爱收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次北固山下》

□ 荸荠

六年多前,女儿小升初,临近开学,想着抓住暑假的尾巴开车出去小转一圈,去哪儿呢?想起当时有点热火的“跟着课本去旅行”,翻开借回来给女儿提前预习的初一语文课本,一首《次北固山下》立马吸引了我: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因我在镇江上了四年大学,对镇江山水熟悉且很有感情,看到“北固山”自然很是关注。我爬过北固山,也在山顶上远眺长江之潮平岸阔,更读过《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样的传世名篇。但这首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却是第一次读到。读罢,深切感受诗人描绘的镇江山水之美:青山,绿水,潮涌,江岸,风帆,清晨,春光……诗人行旅之中,舟停北固山下,清晨观赏镇江山水,因镇江山水之美而更加思念故乡,亦可见镇江山水真正之美。

北固山 摄影:陈大经

因为读了这首诗,我们带着女儿又一次来了镇江,登上北固山,欣赏“天下第一江山”之壮美,品味“潮平江岸、风正帆悬”。这首诗也成了我最喜欢的描绘镇江的美好诗篇,在向亲朋推荐镇江美景之游时,常常说到《次北固山下》是收入初中语文课本的,跟着课本旅游至镇江,三山一渡长江水,有情有景有故事,感受绝对不一般。


14.跟随唐诗游历镇江山水

□ 李荣平

闲来无事,我喜欢骑上自行车,独自一人在镇江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曾几何时,我因为一首描写镇江的诗,而去专访了镇江的某处景点,后来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何不跟着唐诗宋词的节拍,来一场有韵味的镇江环游呢?

我默默回忆了一番曾经熟读过的与之有关的诗,脑海中浮现出唐代王湾的那首《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 摄影:盛林娟

当年,洛阳诗人王湾,乘坐帆船途经镇江北固山下,抬眼望去,此处青山葱茏,而此刻,江中风正潮平,小船行进于绿水间,因船小而更觉江阔,时值岁暮,诗人江上连夜行舟,见天快亮了,而残夜尚未褪尽,一轮红日从江面上冉冉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面上已显露出一番春意。恰在此时,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客经此地的诗人更觉孤寂,因而思乡之情更浓。于是恳请归去的大雁,将自己的书信,捎到远方的家乡一一洛阳。

在诗人眼中,北固山连同周边的江景,都如此之美好!那么,我的第一站,就选定北固山吧!


13.镇江,文学之花绽放的大地

□ 三寸日光

古往今来,灵秀镇江这片福地激发了无数作家灵感,孕育了许多伟大文学作品。大二那年我的枕边书是赛珍珠写的《大地》。这是一部宏伟的史诗,赛珍珠用她那如椽巨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农民的生活画卷。这部小说犹如一曲悠扬的乐章,奏响了中国农民的奋斗之歌。

赛珍珠

书中的一句金句让我记忆犹新:“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小说中农民们的生存状态,他们为了土地和生活,与天灾、贫穷和命运进行着不懈的抗争。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农民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打开了生命的经纬。

赛珍珠,这位民国时期中美文化的使者,她一生中大部分时光都是在中国镇江度过,在镇江的岁月犹如一条璀璨的珠链,照耀着她的人生。正是这段独特的经历,赋予了她对中国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成为她创作《大地》的源泉。

赛珍珠的《大地》,这部起源于镇江的著作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它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镇江。这部作品如同耀眼的星辰,闪耀在繁星点点镇江文学的天空,为后人所敬仰。


12. 春江潮起

□ 叶馨

江天一览,福地同游!这是我为镇江写的广告语。江天一览敞露春江的胸怀,福地同游磅礴潮的气魄!春江潮起是镇江的写照,更是镇江的精神!

春江潮是我第一次踏上镇江这片陌生土地时的真实感观。我的出场像极了某部怀旧电影里的一个特写镜头。浩渺的春江旁我在站立,我的面前是人潮人海。我在内心大声喊道:镇江,我来啦!遥远七十年代苏北路上的八号码头永远记录了一个六岁孩童纯真的脸。那时的我还未识字。

镇江 摄影:毛小平

后来读到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时,我常常想起童年时那一幕。春江潮,镇江就是我的海。 春江潮水连海平。这是我的唐朝老乡在镇江写下的诗句,这样的诗句让他成为神话和不朽,这一切是因着这春江,因着这潮,因着这座深情款款的城市——镇江! 春江是属于镇江的诗,颜延之写过,梁简文帝写过。换了一个别的地儿,这春江便是拼凑的诗,咏叹不出潮的味道,更何况这潮通向海的怀抱。

为春江潮而来的还有王湾,一首《次北固山下》让我们记住了他,记住了镇江,记住了镇江的“潮”! 潮者,潮水也,潮者,更谓之潮流! 沈存中、米元章、辛幼安……那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灿若繁星的名字,为春江潮来,因春江潮舞! 时代的潮裹挟着一代代人前进,一代代人向前进就创造了这座城耀眼的潮! 春江潮起,在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时代,在镇江,我们一直努力奔跑向前!


11. 我喜欢著名诗人闻捷的《长江万里》

□ 吴明宝

1962年10月至1963年1月,诗人闻捷在家乡丹徒挂职任县委常委并体验生活期间,创作了1万多字的长诗《长江万里》。这是继《天山牧歌》和《复仇的火焰》等作品奠定了“新边寨诗人”鼻祖地位以后,标志着他的新诗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阶段、一个新的高度。正如闻捷所说:“我是长江的儿子,儿子是靠母亲的乳汁喂养成人的。”

全诗的这样开头写:

啊,长江!

你这雪山和冰川的娇子,

远在第三纪那古老的摇篮里,

由于一个黎明的启示,你从梦中醒来。

如同神话所幻想的那样:刚刚吸尽母亲的乳汁,

你就迎着旋转的日月星辰和风雨雷电,

顿时成长为一个摇天憾地的巨人。

闻捷诗歌馆

闻捷接着用震撼的诗句描绘关于长江的神话故事,写巨人长江跳下昆仑山陡峭的万丈悬崖,穿过唐古拉和巴颜喀拉紧紧扼守的峡谷,跨进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写巨人长江连续六千万年向着波涛万顷的大海流淌、歌唱,像母亲一样向沿途的儿女,献出永不枯竭的甘甜乳汁,哺育万物与华夏儿女……写巨人长江流过像执戈的武士那样遥遥对峙的金山与焦山,流过古代的朱方,当代的丹徒——诗人的家乡,巨人长江在这里开始缓缓流淌,留下一个又一个江心的沙洲,然后由永不回头地向东流。第一片段的最后,闻捷这样写:

大海就在前面了,

长江啊,晨曦将为你悬起银丝织成的帷幔,

朝霞将为你托出那闪着宝石色彩的斗篷,

而太阳也将伸出她发光的手指,

为你戴上一顶黄金的冠冕。

闻捷在第一片段中主要史诗般的语言叙述巨人长江从源头出发,六千万年如一日,历尽艰辛来到镇江丹徒的情景,灿烂的晨曦、朝霞、太阳为魅力无比的巨人长江举行加冕典礼,描绘了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

仅仅从闻捷《长江万里》的第一片段就让人不得不刻骨铭心地喜欢这首波澜壮阔的长诗。


10. 我最喜欢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之下阕

□ 一览众山小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是宋词大家辛弃疾关乎镇江的一首被千古传唱的词作。从小到大至老,我在心中不知浅吟低唱了它多少遍,尤其是该词的下阕:“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竟成为了我对辛词佳句的最爱!也常常拿它去激励我的晚辈们。

北固山 摄影:盛林娟

我和辛老前辈一样,对年纪轻轻就成为数万大军的统帅,凭借江东天险与敌人拼死抗争,激战连年的孙仲谋充满了敬仰之情。更为“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的一问一答而折腰膜拜。这一问,可谓问倒了天下无数英雄;这一答,可谓答出了千古人生之豪迈!貌似这几年只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真君马伟明先生的一句话跟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压直流谁最强?中国!军事科技超越谁?美国!这种立志高远,不知比:今年的目标是赚一个亿,要高出多少个数量级!

最后,生子当如孙仲谋倒是非常契合千百万中国家庭的期盼的。谁家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只是成龙成凤该是什么样的英雄,标准可就远近高低各不同了。


9.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呼唤

□ 赵才才

辛弃疾在镇江写的词,我最喜欢《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近日读到马温的文章《我们如何“听江”?》,他由吃饭的店名“听江”生发的,他在文中写道:

一条江横在面前,我们怎么“听”它?

苏东坡侧耳听,听出了一部武打三国。

孔夫子立在江边,听了一会,说我有心得了,这便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那么辛弃疾听江的收获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是曹操说的,辛弃疾搬到他的词中,一点不违和。

孙权19岁就成了江东的一把手,慧眼识才,敢于启用年轻人,周瑜、陆逊都是年少就被重用的。孙善于用兵,火烧赤壁,火烧连营,都是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

辛弃疾一身是胆, 也是少年英雄出身,收复中原是他一生的愿望。推崇孙权,是惺惺相惜,更是对英雄的呼唤,对收拾旧山河的呼唤。“生子当如孙仲谋”,英雄情结,爱国情怀跃然纸上。

北固山 摄影:盛林娟

这首词中最有名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句词唱响了一座城市。我曾写诗点赞道:

因了辛稼轩的一句词

提升了北固山的海拔

从此成了古城镇江的一张名片

成了第一江山第一楼

引来天下无数名楼仰慕的目光

一代伟人飞临上空

也禁不住神思飞扬

挥毫写下了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8.读许浑,感受归园田居

□ 刘文玉

古往今来描写镇江城市山林的诗歌浩如烟海,在这片璨丽的诗歌星河中我偏爱唐朝诗人许浑的千古名作《夜归丁卯桥村舍》: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许浑是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一生钟情田园生活,专注于律诗,他和镇江的缘分由来已久,宣宗大中年间入仕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许浑的诗文圆熟工丽,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美称。

在许浑诗里,我读到镇江丁卯桥一带旖旎安逸的乡野风光,也读到从陶渊明追溯而来中国传统文人翩然逍遥的出世情怀,在风云瞬变的官场上摸爬滚打半生,诗人最终选择隐居于润州乡野,卸下汲汲营生的疲惫与功名利禄的束缚,听犬吠,观红叶,曳兰舟,归家田,在许浑笔下,润州闲雅朴实的田园足以安放他人生的暮秋,润州安谧清净的气质也足以洗涤他阅尽人事之后沧桑的心灵。

许浑晚年热衷的田园牧歌生活,是享尽繁华后的沉淀,也是润州这座古城带给他命中注定的归宿。

读许浑与镇江的缘分,你会爱上这座城池,山河如旧,几多明媚。


7.读唐诗《题金陵渡》:共此明月

□ 烟雨长堤

读书期间,我十分钟爱唐朝张祜在江南游历时题于镇江渡口小楼上的一首千古名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这首诗用笔清丽细腻,韵味典雅悠长,偏于写实,思绪却又轻灵潇洒,将人生羁旅之中淡淡哀愁与深深落寞诉诸于江南山水,为镇江丰厚的人文底蕴又添一笔精彩。

这首千古绝唱流传甚广,诗意精雕细琢不露斧凿之痕,每每诵读总是有一种晚风拂面、江水潋滟、星火摇曳而又万籁俱寂的画面感。

云台阁 摄影:盛林娟

那是一片静谧伶仃的黑夜,诗人客居渡口楼阙,远眺汹涌而去的江水和闪烁的瓜洲灯火,似能打捞起一盏盏漂泊的哀思,那明月落在潮水皱褶里,原本皎洁的月色也染上人间情愁。

诗人情感节制,描摹景色干净利落,两三这处细节更是浑然天成,让我沉迷其中,忍不住遥想唐朝那一年的客旅之夜,在镇江古城在寂寞渡头,我仿佛也吹着千年前萧瑟江风,欣赏着亘古不变的星月。

读大学时我经过镇江渡口,夜里突然想起这首晚唐名诗,张祜与镇江相逢在“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的苍凉时光里,如果张祜能穿越到现代,会不会被繁华城池与江岸上璀璨靡丽的灯火震惊到呢?

曾经照在张祜心上那轮斜月,如今依旧照耀着这座气象万千的古城。


6.《京江赋》的魅力

□ 卢宏慧

在那些浩如烟海与镇江有关的名著典籍、名篇巨著、名诗佳句中,我最喜欢的,也是翻阅最多的是《京江赋》。

《京江赋》(历代名人赞镇江),封面印有“江山多娇”红印。这本1986年由镇江市档案馆及镇江市档案处编印的书,已经泛黄老旧。翻开其序页,入目之间,字字生花,春意盎然,诗情画意,已映入心田。

序言数百字已将镇江历史、地理优势、山水风光、名胜古迹、传说故事、文化遗迹娓娓道来,让人对镇江这座古城又平添几分热爱。首段7处镇江简介,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对认识镇江,宣传镇江,建设镇江极有增益帮助,不可不读。

翻阅《京江赋》,诵其诗词,神魂与古人共赏镇江山水寺庙,田园山林,共赞镇江风景名胜,人情物志。

《京江赋》中有两首诗词,我非常喜欢。一首是宋朝大文豪苏轼《水调歌头·金山月夜》,有人说是苏轼游玩金山赏月时所作,又有人说是苏轼在密州时所作。我更偏向于苏轼游玩金山赏月时所作,喜欢其中的意境高远,心胸广阔,逍遥自在,情意绵绵。

图片:韦一

另一首是宋朝辛弃疾的《南乡子·登北固》。其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既表达镇江山水风光旖旎,又有一种雄霸天下的气势,已成为介绍镇江山水风光的诗词代言。


5.镇江金山妙高台传来的动人绝唱

□ 远行

一直以来,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金山月夜》这篇著名的诗作,会经常在我的脑海中闪耀,感受到诗人“诗到沧桑句更工”后,创作这首诗时的意境与心情。

资料图(金山景区提供)

金山,令文人墨客们流连,这里有千年的古刹、美妙的传说,还有那既擂响过梁红玉激荡云霄的战鼓,也萦绕过苏东坡优美动人的绝唱。

好想选择一个阴历十五月儿圆的佳日,在天宇四垂,月色如昼的夜晚,站在金山妙高台上,放歌《水调歌头》,与东坡先生来一番神交,沾些文学大家的仙气与豪气,让思想的灵感轻盈地乘风驾雾般往上升腾。

尽管明知今夜无月,尽管明知东坡先生无法飘逸而至。却在一个无月之夜的梦境中,东坡先生朗朗地向我走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天上人间,月下放歌,词曲虽表达了对无穷宇宙的探索,寄托了对现实人生的感慨,可有谁能听出其中难隐的抑郁,体验到心是已灰之,木身为不系之舟的哀痛?东坡先生把他发光的心捧在双掌之中,在无月的夜里周身熠熠生辉,昭示以我。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此时,金山无语,我无语。却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似乎亲见沧桑之变迁,感悟到一种生命升华时的深刻。


4.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受先贤的家国情怀

□ 地上跑的

读到“我喜欢的镇江名著名篇名句”这个题目,我脑子里立刻浮现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登临北固山后写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的这首词,我最初读到是在读高中的时候,后来读师范时又学习过,工作了以后,又数次教学这首词。每次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吟诵这首词,都有激情澎湃的感觉,也希望学生能够在这首词里感受词人的家国情怀,在未来的日子里满是热情,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宋词有婉约派和豪放派。工作的时候,我为了编写一本教学参考资料,曾经翻阅过一本宋词选集。读完了全书,有个感觉,就是在宋代的词人里面,婉约派词人的人数和作品占了宋词的绝大多数,如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等,而豪放派词人的人数和作品要少很多,以苏轼、辛弃疾、陆游为主。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次教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时候,我都会和学生讨论,我们生活在北固山下,又有这样一位先贤,还有他豪放词代表作的这首词,以及词里表露的家国情怀,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对于过去的骄傲,也有我们对于未来的责任。


3.我喜欢闻捷的《我的发言》

□ 吴春波

闻捷

因工作关系,我曾阅读过无数首现代诗,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并十分喜爱的却是著名诗人闻捷,在家乡丹徒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体验生活期间,在县第三次党代会上用抒情诗所作的发言《我的发言》:

“我的心情像长江激荡,

深深地感谢同志们的信任和期望;

我知道‘党代表’这个光荣的称号,

包含着多么沉重的分量。

我们的祖国多么美好,

处处都承受着太阳辐射的光芒。

但是在跋涉过万水千山的游子心中,

最偏爱的地方还是家乡。

……

我们要鼓起人民的雄心,

像长江一泻万里地奔流到海洋;

我们要土地驯服地献出连年的丰收,

棉粮是工业强劲脊梁。

……

我将借用长江那磅礴的气势与歌喉,

为家乡的胜利而放声歌唱”。

诗人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党代表”重大责任的深刻理解:不仅仅是光荣称号,更是信任和期望,表示自己一定不辜负这份光荣的责任和担当。同时,他还强烈地流露出对扬子江畔家乡的偏爱和颂扬,要用长江的奔腾气势为家乡的胜利放声歌唱。

诗人在《我的发言》的正文部分共16行,诗人对家乡建设充满信心,他的坚强党性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的发言》内容健康,格调高亢,情感活泼,诗境优美,很有艺术感染力。诗人用《我的发言》抒发情感,读来让人感到真实、亲切,如身临其境,在场感极强,显得魅力十足,美不胜收。


2.我最喜欢的一首与镇江有关的词

□ 莲叶下的浮萍

资料图:镇江 摄影:盛林娟

行走于古城镇江,你会觉得,这座城市的街头巷陌、树影草木间,都藏有诗的气息。的确,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与这座小城有关的,就有千首之多。而与之有关的词,也有不少。在这些诗词中,我特别喜欢宋代大文豪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我似乎看到了三国时期,这里的如画风光,以及当年,江东乔公的两位漂亮女儿大乔小乔出嫁的欢快场景:自古美人爱英雄,小乔嫁给了羽扇纶巾的青年才俊周瑜,大乔嫁给英勇无畏的一邦之主孙策,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姻缘!

诗作者也领着我一起,面对向东而逝的滚滚长江水,慨叹千古以来,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风流人物,追忆当年发生在这里的这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1.我喜欢镇江名著《梦溪笔谈》

□ 胡壮虎

资料图:梦溪广场的沈括雕像 摄影:王呈

我是镇江东乡人士。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期间,每当我坐上大路至镇江的往返长途汽车时,那时东门是必经之路。在东门梦溪广场中央,伫立着一尊沈括的塑像。他是由镇江高校艺术系的师生共同策划塑造的,威武霸气。沈括的丰功伟绩教育和成就了镇江一代又一代精英人才。

沈括生于公元1031年,逝于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士,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我们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他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沈括一生著作众多,据记载,他的著述有22种155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梦溪笔谈》,这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集当时科学成就之大成的巨著,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详细记著了古代水利建筑工程等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发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许多工程技术与科技发明也正是由于梦溪笔谈的技术才得以保留与传承。

《梦溪笔谈》出自镇江,名扬天下。它是镇江难能可贵的名著,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爱《梦溪笔谈》。

本期整理:笪伟、朱婕、朱浩、朱晶晶

海报设计:谢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