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实绩为全省挑大梁多作贡献丨“前评估-后评价”驱动重大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

编辑: 胡安琪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11-02 21:16

今日镇江讯(记者 朱婕 通讯员 许婷 邹璇 陈浩一场特殊的项目评估会近日在市发改委举行。围绕一个拟投资项目,评估专家们展开了激烈讨论。

“项目能耗指标是否在合理区间?”“未来市场竞争力如何?”“与我市‘四群八链’产业契合度怎样?”在市发改委的项目评估会上,这样的“灵魂拷问”已成常态。面对一连串专业提问,项目投资方负责人感慨:“这样的‘体检’既严格又专业,让我们对项目落地后的发展更有底气。”

这场评估会是市发改委在全省率先建立的项目“前评估-后评价”制度的常态场景。自2022年创新实施以来,这套覆盖项目“招引-建设-投产”全流程的管理机制,通过“源头严审+闭环问效”的制度设计,将项目质量要求贯穿于招引、建设、投产各环节,为我市场产业项目建设装上“导航仪”和“加速器”,推动项目管理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型,助力经济发展驶入高质量增长快车道。

“前评估”严审,源头把好项目质量准入关

时间回到3年前。尽管全市项目招引建设成效逐年提升,但调研发现,新招引项目质量不高、在建项目支撑不足、建成项目投产达效不快等问题依然存在。

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说,为解决这些问题,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重大项目“前评估-后评价”制度,同时创新组建“24干将”综合服务团队,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前评估团队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先进性、经济性等进行全面“体检”,将评估结果与土地出让年限、价格、能耗指标等核心要素直接挂钩,明确投入产出刚性约束。

2022年以来,发改部门共组织召开47场综合评估会,累计评估产业项目212个。其中,获评优秀项目34个、良好项目124个,优良项目占比从最初的50.6%跃升至目前的97.4%。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项目被挡在门外,“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成为历史。

“后评价”问效,闭环管理激活项目“成长动能”

“前评估”从源头避免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项目落地,“后评价”则反映了落地项目质量。这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闭环。

“前评估”严把准入关,“后评价”则聚焦投产实效。2024年,我市出台重大产业项目综合效益后评价工作细则,通过“后评价”的方式对竣工投产满4年的项目开展“回头看”,重点突出产出效益,该指标权重高达50%,直指“投产达效慢”的核心问题。

后评价不是“秋后算账”,而是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和完善决策,实现“以评促改”。目前,市、县两级“后评价”工作同步推进,已形成初步结果。

以微软(镇江)数字经济创新中心为例,通过“后评价”发现该中心存在“企业信息不畅、本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等问题。市发改委迅速牵头召开政企对接会,推动微软与本地重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市场开拓难题,更促成“以商引商”连锁效应。

“前评估把关,后评价问效,形成了对重大产业项目管理服务的闭环。”谈沁磊表示,“后评价”结果会反馈给项目各方,既作为优化要素配置和政策扶持的参考,同时反向促进前评估指标体系更加科学,推动招商政策、产业规划联动,形成“评估-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推动管理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升级,增强全市产业生态的协同性和竞争力。

叠加效应带动,项目建设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前评估-后评价”创新机制的实施,为我市项目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在扬中,大全智能输配电设备项目厂房已全面建成;不远处的威腾储能系统项目厂房主体竣工,设备同步调试工作紧张进行。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同样热火朝天,6号机组上月28日正式商业运营。丹阳三峡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升压站已完工,广阔的光伏区全面铺开施工……

数据显示,对比2022年,今年市级以上重大项目个数、年度计划投资分别增长60.5%、40.7%;市重大项目清单中制造业项目与镇江主导产业契合度超80%,入园率超过95%。

更令人欣喜的变化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提升项目质量和产业契合度,不仅直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更通过优质项目的集群效应,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注入“可持续动能”。2022年以来,“四群八链”项目占比从61%逐步提升至78.9%,市重大项目清单中制造业项目与“四群八链”主导产业、“876”创新引领工程方向锲合度始终保持在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市发改委组建并升级“24干将”综合服务团队,健全完善市、县、开发园区三级联动项目服务体系,创新推出“一线工作法”“周末不打烊 服务不断档”等服务举措,及时破解制约项目签约、建设、投产堵点难题,全方位推动重大项目早签约、快落地、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快达效。

在重大项目有力支撑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全省排名逐年进位,项目质量逐年提升,产业能级逐年跃升,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

如今,这套创新机制正在释放更大效能。我市发改部门将后评价结果与新项目准入评估有机结合,引导资本、技术等资源向高产出、高成长性项目集中,努力推动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良性循环。

编辑:胡安琪   校对:张兆勇   审核:姜木金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