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笪伟)市委书记马明龙曾撰文指出,镇江是当仁不让的诗意之城。为进一步加强对镇江诗词文化的传承,推动市民“吟镇江诗词,品家乡之美”,进一步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8月1日,由市发改委主办,市全民阅读办、市文广旅局、市委老干部局、市文联协办,中国农业银行镇江分行、镇江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我喜欢的镇江诗词”主题征文活动启动。现将部分作品展示如下,以飨读者。(本次活动友情支持:好润发镇江锅盖面)
作品欣赏
读不厌的《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黄昕彤
俗话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如今时代飞快发展,城市与城市间,有高铁、有飞机,想见一面并不难。但在遥远的古代,送别友人却是件悲伤的事。面对山高水远,他们彼此都无法肯定,这一生是否还会再相见,所以总是送了一程又一程……
珍贵的友情,孕育了无数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作为镇江人,我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便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每读到这几句诗,总会被二人的友情所打动。
这首诗的背景,与镇江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使芙蓉楼天下闻名。而他们送别的地点芙蓉楼,就坐落在镇江金山。
芙蓉楼,又名千秋楼,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后毁于战乱。1992年9月,镇江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畔重新修建芙蓉楼,使这座古老的建筑,再度焕发生机。
这是一次一千多年前的一次送别。当时,王昌龄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虽内心凄切,但仍保留着对清白品格的坚守。好友辛渐路过江宁,准备从润州(今江苏镇江)渡江,北上洛阳。王昌龄不辞辛苦,冒着寒冷的夜雨赶路,来到镇江芙蓉楼为好友辛渐送别,他们共同醉饮,倾诉衷肠。临别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
图片说明:芙蓉楼内,王川手书篆书唐诗《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之一》
图片说明:芙蓉楼内,王川手书篆书唐诗《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之二》
寒雨细细,如同诗人对友人的牵挂。诗中,王昌龄通过描绘空灵的月色和远方的征途,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盼。尽管身处异地,但彼此之间的情谊依旧深厚,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这种情感恰好与镇江的秀美景致和人文气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文化共鸣。
每每读到这首诗,不禁让人思考人生中的相聚与离别,感慨时光的流逝以及朋友间珍贵的感情。
从诗词中,我感受到了千年前,两位友人之间浓浓的情谊,也愿现代社会中的我们,都能收获一份珍贵无比的友情。(配图:田田的爸)
海报设计:谢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