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聚镇江 才享荣光 | 向新而行,科技与人才的双向赋能 ——2025年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暨第三届金山英才周开幕活动侧记

编辑: 陈志奎 来源: 今日镇江客户端 发表时间:2025-08-10 21:05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陈志奎)人聚镇江,才享荣光,科创赋能,产业向新。

8月10日,2025年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暨第三届金山英才周开幕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国50多家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在镇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和新老朋友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共谋发展、深化合作,共赴一场科技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之约,开启我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崭新篇章。

校地携手,创新动能更强劲

校地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更是激活区域创新资源要素的关键纽带。

今年上半年,经省政府正式批复,丹徒高新区成功升格为省级高新区,成为我市第三家省级高新区。大会现场,丹徒高新区管委会与常州大学签订市级“双高协同”培育合作协议。对此,丹徒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超文表示,“我们十分重视和珍惜这次与常州大学结对合作的机会,将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依托常州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协同园区产业龙头企业,打造‘研发-孵化-转化’的全链条载体,提升园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

作为我市创新人才“蓄水池”和创新成果“供给库”,江苏大学副校长李红表示,江苏大学紧密对接学科优势与镇江地方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科研提质赋能行动,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十四五”期间,我们与镇江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500余项、合同额达3.3亿元。”

“这两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句容市的合作持续深化拓展。”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表示,该校把高校的创新特色和句容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经过深入对接后,正在着手助力句容相关企业推动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和农业特色化发展,努力为句容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产才对接,产学研深度融合

自2019年至今,我市已连续7年举办高校院所走进镇江产学研合作大会,这项活动已然形成品牌效应。

签约台前,聚光灯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画卷正徐徐展开。琦瑞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携手江南大学达成产学研项目合作。“我们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的是一条同时适用于多型号电池生产的柔性生产线,建成全球首条四规格碱性电池智能混线生产系统,突破传统产线单一品种的刚性生产模式。”该公司总经理吴国平表示,江南大学教授团队依托厚重的科研基础,开发了非标电池生产线零部件加工过程的在线精密检测技术及系统。“通过此次合作,我们有望实现高效生产部署,确保零部件精度,保障电池产线的高可靠性。”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市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激活创新链,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人才动能。牵手省苏豪新智集团签订人才战略合作签约后,市高校投资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超满怀憧憬道,“我们将联合省苏豪新智集团,依托其丰富的海外资源优势,紧扣我市‘四群八链’产业需求和在镇高校科研需要,在海外人才引进、产业招才引智、创新创业大赛等方面深度合作,为我市推进人才‘镇兴’行动提供高质量服务。”

精准发力,加快集聚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创新人才,大会对新组建的人才攻关联合体授牌。作为其中之一的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刘瑾表示,此次由恒神股份牵头的人才攻关联合体,将聚焦碳纤维产业发展联合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恒神股份自成立以来,得到人才等各级部门的鼎力支持。碳纤维产业具有高技术门槛、高资本投入且回报周期超长的特点。期望人才部门进一步在高端人才引进、企业定制化人才培养、人才奖励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助力企业用好留住各类人才,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厚植沃土,“引育用留”优生态

瞄准最前沿,勇闯无人区,创新之路离不开政策护航与资金助力。

此次大会,江苏开元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金山英才”产业强市计划的3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该公司董事长骆守俊表示,自2022年落户以来,企业获得人才部门多维度扶持,包括项目申报与资金资助、办公场地与配套保障、精准服务与资源对接。“300万元资金支持将主要用于关键器件的研发投入,以及研发生产场地建设和市场推广,助力团队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品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人才“镇兴”行动,持续做好人才“引育用留”文章。如何更好地吸引人、留住人?入选市首批产业导师的江苏无国界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建华表示,要提升职业的吸引力,比如设立专项人才目录对紧缺性人才进行补贴,并且鼓励企业招收驻镇高校的学生进行实习和就业,希望能把青年学子留在镇江。要打造生活的强磁场,在产业园周边建设人才公寓,同时激活成长动力,对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晋升的双通道,并对一些高技能人才进行必要的奖励。

近年来,我市新招引大专以上人才数量和大学生留镇率逐年攀升。“仅今年以来,人社部门聚焦青年人才引进,紧扣产业精准引才,走进高校合作引才,建强载体柔性引才,引进大专以上人才2.3万余人。”市人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曹志云介绍,围绕降低求职成本,我市启动实施“镇青驿站”建设,全市筹集房源500套,为来镇求职大学生提供全年最多6晚的免费住宿。同时拓宽发展通道,围绕促进生活安居,发放生活补贴、租房补贴等各项人才补贴6747.77万元,惠及青年人才2.13万人次,以真情服务构筑“拴心留人”优良环境。

创新潮涌处,扬帆正当时。展望前路,镇江正以最大诚意聚才、留才、用才,更大力度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实举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奋力谱写“镇江很有前途”新篇章!

编辑:胡安琪   校对: 夏凡   审核:姜木金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