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参与 经营主体多元 “家门口的食堂”呵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编辑: 朱秋霞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07-25 19:54

今日镇江讯(朱欣悦 记者 朱秋霞)白斩鸡、咕咾肉、毛豆花生、番茄炒蛋……中午11点钟,走进位于润州区和平路街道金湖社区金山水城B区的邻里坊社区食堂,10余种菜品已经整齐摆放,香气四溢。没过一会儿,社区的老人年陆陆续续走进来,挑选了自己喜欢的菜品后,大家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唠着家常,开始享受美好的午餐时光。室外骄阳似火,室内清凉安逸。

老年助餐既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改造提升18个城市社区助餐点,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堂食和送餐服务”被列为2025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金湖社区邻里坊社区食堂就是其中之一。

金湖社区下辖多个安置小区,常住人口超90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约38%,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做饭难”和“吃饭难”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对于一些独居、失能、高龄老人来说,不用自己买菜烧饭,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成为日常生活的“刚需”。针对这一现状,和平路街道、金湖社区会同市、区民政部门深入调研、积极走访,最终选择依托辖区内餐饮企业,打造升级版的“家门口食堂”。

在筹备过程中,社区食堂充分考虑了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和特殊情况,选择了靠近居民聚集区、需求旺盛区的餐饮企业作为助餐点的“合作方”。在用餐环境上,完善了基础设施,科学布局了行动路线,同时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增加无障碍通道、防滑脚垫、坡道、扶手等,以方便老年人安全出入。

整排的落地窗、宽敞的就餐区、原木色的配套桌椅以及墙上挂着的温馨养生小贴士,食堂内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尊重。市场价、幸福价、暖心价三类不同就餐收费标准,也为社区食堂的长久高质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金湖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食堂助餐点按照“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多元主体合作模式,针对不同的老年人群体,实行三类不同就餐收费标准。社会人群用餐享受市场价,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午餐、晚餐8折幸福价,年满60周岁且属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重点优抚对象及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则可以享受每人每天6元的午餐补贴暖心价。符合条件的居民只需携带身份证和特殊身份证明材料到社区填写申请审批表,经审核通过后录入养老服务平台即可享受补贴,就餐结算时直接当场享受优惠。

自从社区食堂开业运营,72岁的吴奶奶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你看这么多菜,打完折之后只要不到十几块钱,有荤有素、有汤有饭。”而对于讲究“清清爽爽”的吴奶奶来说,社区食堂最让她满意的一点是,这里都是小份菜,“一个盘子一个盘子很清爽,看着就很有食欲”。

让经营者欣喜的是,开放式的柜台、明亮整洁的就餐环境、惠民的价格,“家门口”的社区食堂不仅受到老年人喜爱,甚至还吸引到了不少附近的年轻人,让社区食堂的长久运营有了更多“源头活水”。

与邻里坊社区食堂不同,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镇江高新区蒋乔街道鲇鱼套村助餐点则是“内嵌”于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内。作为为老年人服务的“综合体”,中心建成后可为周边老年人提供老年助餐、文体活动、健康管理、生活协助、心理疏导、助残等综合服务。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硬装建设和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营的招标,待软装、设施配备完成后正式运营。

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时凯介绍,在多年推进之后,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建成运营老年助餐点387个,2024全年服务老年人103.2万人次。“经营主体多元化”成为近年来老年助餐点经营的一个新特色。目前全市老年助餐点的经营主体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街道(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餐饮企业等,其中主城区社会化运营率达100%,社会力量竞争性参与的局面基本形成。时凯介绍,“其中餐饮企业的加入,为助餐点的提供增效提供了另一种路径,目前全市3家餐饮企业参与到助餐点的运营中。”时凯说。

据了解,为把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这件民生实事办实,市民政局等11部门印发了《镇江市“舒心助餐”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结合辖区内老年人口规模、助餐服务需求、服务半径和安全等因素,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纳入“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依托现有资源改建一批、依托市场主体挂牌一批、因地制宜适当新建一批等方式,进一步统筹优化助餐点布局,提升运营质效。截至目前,“改造提升18个城市社区助餐点”已完工10家,投入运营6家。

编辑:干光磊 校对:夏凡 审核:徐毅 值班:胡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