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镇江古运河 | 风雨丁卯桥 镇江地名里的运河记忆与文化新生

编辑: 孙力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06-27 19:14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孙力 卞婷婷)在镇江,很多地名都和“丁卯”这两个字有关,例如丁卯街道、丁卯桥路、丁卯花园等。“丁卯”二字早已融入城市肌理。而这一独特地名的由来,与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桥——丁卯桥息息相关。

时光回溯到公元317年的东晋建武元年。据史料记载,晋元帝的第二个儿子、车骑将军司马裒镇守广陵的时候,曾经沿着丹徒水道,运粮支持祖逖北伐。没想到船只驶出城南三里,河水枯涩,运粮船只难以通行。于是司马裒奏请在城南三里截河立埭。所谓埭,就是一种拦河水坝。建埭的奏报得到批准的日子正逢天干地支里的丁卯这一天,所以被称为丁卯埭。这一水利工程不仅保障了丹徒水道的航运水位,更将“丁卯”二字刻入镇江的地理记忆。

“随着岁月流转,丁卯埭逐渐荒废,河道上建起桥梁,也就是闻名于世的丁卯桥。”据镇江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丁卯桥紧依南山,位于古运河与团结河交叉口,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与秀丽风光,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栖居地。唐代诗人许浑在此营建“丁卯别墅”,写下“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等名句;明代宰相杨一清也在此建有“石淙精舍”,让丁卯桥畔成为文风鼎盛之地。

丁卯桥的历史分量,在1982年初被一组考古发现再次印证。记者从镇江博物馆获悉,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唐代金银器窖藏,出土各类金银器950余件,其中“龟负论语玉烛酒筹筒”以精湛工艺与文化内涵被誉为国宝级文物。这一发现不仅见证了唐代丁卯桥区域的繁华,更揭示了古运河作为经济文化纽带的重要地位。

“小时候听老人讲,这丁卯桥可是咱们镇江的‘活历史书’。”在古运河畔,家住丁卯街道的张大爷向记者回忆道,“以前老桥还在的时候,桥边有农贸集市,人来人往,可热闹了。”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丁卯桥的命运几经变迁。1980年,为泄洪拓宽河道,古桥大半边被拆除;1995年丁卯桥路改造时,残存桥体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公路桥。不过在2009年,镇江在古运河中段整治工程中,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利用老桥原石复建丁卯桥,让这座承载千年记忆的古桥重现风姿。

如今漫步古运河畔,从简洁大气的大运千秋牌楼,到清幽典雅的丁卯桥,处处展示着镇江独具魅力的运河文化。一座座仿古桥廊,跃然在古运河畔,为古运河风光带平添几许神韵。

视频制作:孙力 钱恒 蒋敬 卞婷婷

编辑:缪小兵   校对:张兆勇   审核:徐毅   值班:胡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