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从“小众雅趣”变为“大众共享” ——“印记镇江 印向未来”大众篆刻展开展侧记

编辑: 吴韵晗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04-30 23:15

今日镇江讯(记者 吴韵晗)人间四月,春意正浓,镇江在文脉传承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4月29日,“印记镇江 印向未来”大众篆刻作品展在镇江博物馆正式开展。260件作品,聚焦镇江的历史底蕴与发展成就、彰显艺术的时空之变与新兴技术,见证篆刻艺术从“小众雅玩”变为“大众艺术”,助力书写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新篇章。

走进展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印记镇江”与“印向未来”两方印。“印记镇江”的创作,便是数字篆刻技术应用的生动实践。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原副厅长,中书协、中美协、西泠印社理事容铁是镇江走出的文化名家,也是“印记镇江”的创作者。他告诉记者,这件作品是以篆刻的方式来展现镇江的新发展、新面貌、新规划。它整体用新材料玻璃微珠制作,内置芯片,扫描后就能了解镇江的前世今生和当代风貌,既是艺术品,也是非常好的城市宣传载体。

本次展览共展出260件篆刻作品。“印向未来”板块中200件大众篆刻作品精选自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大众篆刻作品系列主题展览,展示大众篆刻爱好者们20多年来推动中国印文化和篆刻艺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丰硕成果。“印记镇江”板块中60件作品,以《印记镇江》一书为蓝本,从历史、人文、成就、今日、未来等多个维度精选重要词条展开篆刻创作,展现古老镇江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人文风貌。

北京歌华传媒集团艺术总监、“印记镇江 印向未来”大众篆刻展策展人李丹阳介绍,本次展览中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大众篆刻特点。首先是材料的革新,大量使用玻璃微珠、陶瓷、木材等新材料作为印材,环保低价,是篆刻艺术走向大众的基础;其次是制印技术的改革,电脑设计、3D打印等最新技术的应用让篆刻的方法更加多样,将创作者从传统技术中解放出来,更关注于创意设计;最后是篆刻作品主题的多样化,突破了传统文字印章的内容局限性,融入绘画、雕塑、VR等多种艺术展现方式,呈现出更强的艺术表现力,拥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

“大众篆刻”始终秉持“保卫汉字、弘扬汉字,让篆刻艺术走向大众”的使命,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铭记时代的每一次变迁,成为展现中华美学精神的生动艺术实践。

西泠印社理事江吟聊到大众篆刻时表示:“大众篆刻艺术是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最佳融合,它与时代相呼应、相适应,与时俱进,是非常生动的艺术实践。”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研究会副会长金丹说:“我们提倡大众篆刻艺术,让专业人士之外的普罗大众都能更加了解篆刻、喜爱篆刻,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参观过展览后,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社长王保胜感慨:“这里的每一方印,都是篆刻家对镇江历史文化的独特解读,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镇江此前在推动篆刻艺术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们也十分期待看到镇江未来的篆刻艺术发展成果。”

当传统篆刻的刀锋与数字时代的编码相遇,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正在悄然展开。让我们以篆刻为媒,让文明基因在创新中永续,让文化自信在共享中生根。

图片:王呈

编辑:朱超   校对:夏凡   审核:杨佩佩   值班:胡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