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镇江好产品”丨源春:做好肴肉,让镇江故事传得更远

编辑: 单杉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01-16 16:35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单杉 通讯员 张兵 季斐)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越来越近,不少市民已经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在镇江人的餐桌上,有一道菜必不可少,那就是“三怪”之一的肴肉。

众人“忙年”之时,也是江苏源春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最忙的时候。1月9日,农历腊月初十的上午9点,记者到达源春食品生产车间时,当天肴肉生产已进入最后一道环节,分装打包。

二楼包装车间里,大块肴肉被自动切片成统一大小的肉块,修整形状后,一块块整齐的肴肉就顺着流水线被真空打包。真空包装后的肴肉又被运到打包车间,有的被包装成礼盒,有的则被装进纸盒,捆上胶带,发往商家。

“煮制车间每天四五点就开始忙碌了,基本上九点半左右当天生产就结束了,生产的肴肉就被发往全国。”源春食品负责人王桂才骄傲地说,现如今,全国各地都有源春的忠实用户,“外地销量甚至超过了江浙沪,这也是客户对我们品质的认可,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产品的新鲜和品质。”

说到新鲜和品质,源春有自己的“杀手锏”。王桂才介绍,近年来,源春在生产过程的工业化、自动化上狠下功夫,专门购置了电脑控制自动化蒸煮、自动切片及连续自动包装设备等一系列国内先进生产设施。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工艺改进,源春把先进生产技术融入传统产品中,改变了过去传统食品作坊式生产、没有统一的工艺标准、质量不稳定、生产卫生条件不完备的弊端,极大提升了产品品质。“我们的产线年产肴肉3000吨,产能是对新鲜的保证,这样客户买到的都是最新鲜的产品。”王桂才说,即使是在春节销售旺季,源春也能确保客户收到的产品是新鲜出炉的。

水晶肴蹄是“镇江三怪”之一,随着肴肉制作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源春致力于在“做味道”“重健康”中“求创新”,将镇江这一传统文化延续并发扬。

在吸收水晶肴蹄传统工艺制作的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末,源春引进现代食品制作方法,建有规范化的肉制品加工厂房和全封闭的灭菌生产车间,对水晶肴蹄进行了深化和改造。力求贯彻健康食品理念,腌制过程中减少放卤,原料保留了猪前肘,并在选料中弃掉玉带勾、三角等脂肪高的产品。煮制过程前后经过明火、蒸汽锅、电磁炉的改进,并在2001年使用连续真空包装,该创新为全市首家。源春成功将传统肴肉制作技艺与现代食品科技加工流程相结合,将色香味俱全的肴肉传统原味完美再现。

源春肴肉制作技艺被评为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先后被评定为中国特色风味食品、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长三角地区名优产品、江苏省名优产品、江苏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镇江市重点推荐的名优产品,镇江市专精特新产品。公司也相继被评为江苏省食品诚信管理体系示范企业,镇江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镇江市食品行业先进企业、镇江市市级龙头企业,拥有实用新型专利7项。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不仅仅是要做肴肉,更要通过肴肉,将镇江的故事越传越远,越说越广。”王桂才说,随着公司产品遍布全国各地,“镇江三怪”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知晓,镇江也被更多人了解。

开春之后,源春准备新建产线,对现有包装产线进行升级的同时,引入新产品的产线,开辟新市场。与此同时,公司还计划建设肴肉文化馆及产学研基地,深入讲好镇江传统故事。

“百万元的投资不算多,但这体现了我们发展的信心以及发扬镇江传统的决心。”王桂才的话掷地有声,他表示,源春将持续以振兴民族品牌、弘扬饮食文化为己任,真诚与海内外各界朋友合作,共创灿烂的美食文化。

视频:施凯 单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