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二中
自2021年起,镇江持续打造“镇合意”优化营商环境品牌,每年出台行动方案,不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市委书记马明龙说:“坚持问题导向,树牢‘用户思维’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稳定优质的政策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坚决做企业家的坚强后盾。”今年第二期《城市信用监测月报》显示,镇江1至2月综合信用指数为91.39,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八。
有地方政府部门曾经就营商环境建设征求意见,一位民营企业家提了两个关键词表达期盼:一个是“有感”,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让企业更有获得感;另一个是“无感”,尽可能减少重复调研、多头检查,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我们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从而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切实稳定民营企业预期。
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就业、财政税收、科技创新等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9月,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民营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动力活力。对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企业“轻装上阵”。我们要强化项目招引建设,持续抓好服务帮扶、要素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破堵点、解难点,有效提振信心预期。要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让民营企业生力军更好融入大局、发挥作用,关键要尊重民企、呵护民企,将一系列有意义、有温度、能感知的举措落实到位。当前,一些政策相对“不解渴”,融资难融资贵、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要坚持问题导向,在认真落实已有政策的同时,对民营企业急难愁盼事项进行“清单式”梳理,特别是对诉求集中、反映强烈、牵涉较广的共性问题,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助力“一个行业”拓展。
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企业鼓足信心、加大转型升级步伐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要在“镇合意”中努力树牢“用户思维”,真心实意为企业家服务,当好“店小二”,做企业家坚强后盾。(作者系镇江日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朱超 校对:赵静 审核:曾海蓉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