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韵晗
“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怕甚么山高路险,自往前。”《黑神话:悟空》中,悟空的这句经典台词言犹在耳,如今,这家创造了中国游戏制作“神话”的公司,又带着该系列的最新作品《黑神话:钟馗》,再度引发关注。并且这次,他们直接将目标瞄准了全球市场。
从科隆游戏展发布的先导预告片来看,《黑神话:钟馗》在文化符号的现代转化上颇具巧思。这个预告片里,钟馗的形象依旧是我们印象中的那个代表了正义的“天师”——赤发如焰、豹头环眼、铁面虬髯,让人过目难忘。制作组抛弃了钟馗“丑陋”的设定,以凶和帅为基准,既保留了传统钟馗“驱邪镇恶”的核心气质,又通过现代审美重构赋予其新的视觉张力。而云雾弥漫、神秘莫测的鬼怪世界场景构建,将中式怪诞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表达,为其突破文化壁垒、吸引全球玩家奠定了基础,游戏一经官宣,便引起海内外玩家的热烈讨论。
备受期待的同时,部分玩家对游戏科学在《黑神话:悟空》尚未推出补充完善内容的情况下开发新作表示不满,认为此举略显仓促;而此前《黑神话:悟空》也在角色设计与玩法细节等方面,存在歧视女性玩家等内容争议。客观而言,《黑神话:悟空》虽取得3000万套销量的商业成功,但也确实存在剧情完整性、玩法深度、核心思想等方面的提升空间,玩家们对游戏的“包容性设计”也始终有着更高期待。
从产业发展逻辑来看,游戏科学选择拓展“黑神话”宇宙也有其战略考量。团队核心成员冯骥表示,持续依赖成熟作品的衍生内容,可能会限制创作活力,而打造新的系列作品,既能丰富“黑神话”IP的叙事维度,也能为团队积累更多跨题材创作经验,这对中国游戏企业突破“单一爆款依赖症”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同时,《黑神话:悟空》遗留的争议也提醒游戏科学,在推进新作开发时,须更重视玩家反馈中的建设性意见——无论是内容完善的需求,还是对包容性设计的期待,都是影响产品长期生命力的关键因素,若能在新作的创作中针对性优化,或许更有利于系列口碑的沉淀。
从文化出海层面来看,《黑神话:钟馗》的出现意义深远。此前《黑神话:悟空》通过孙悟空这一广为人知的形象,让全球玩家看到了中国传统神话、东方美学的魅力,这次的作品选择较为“冷门”的钟馗这一角色,将进一步拓展中国神话宇宙。钟馗的传说更多流传于中国民间,故事起源与细节存在一定模糊性,这种“留白”反而为创作团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既能深度挖掘钟馗文化中“正义、秩序”的精神内核,又能通过原创剧情构建更具吸引力的叙事体系,避免因文化认知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从而更高效地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传递给全球受众。
当然,《黑神话:钟馗》出海之路仍面临多重挑战。文化认知鸿沟是首要难题,如何让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理解钟馗“驱邪”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价值观念,需要在剧情设计与玩法引导中巧妙铺垫;世界观解释成本也不容忽视,中式鬼怪体系与西方奇幻设定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平衡文化特色与普适性表达,考验着创作团队的叙事能力;此外,如何让海外玩家对钟馗产生情感共鸣,而非仅停留在对视觉奇观的兴趣层面,也是需要突破的关键。
但这些挑战同时也是中国游戏产业升级的机遇,从悟空到钟馗,从单一IP到系列矩阵,中国游戏产业正通过数字娱乐这种全球化语言,将“中国故事”讲述得更加生动多彩。未来,当更多中国神话角色登上全球屏幕,世界不仅会记住他们的形象,更将理解他们身后那座积淀五千年的文化宝库。
图片:吴韵晗
编辑:缪小兵 校对:干光磊 审核:姜木金 值班: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