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金山观日出》
作者:任德发
南宋时期,主战派一直受到压制,镇江通判、爱国诗人陆游,因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北伐,一再调任被贬,直至被迫回乡闲居。
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陆游再度被召,从家乡山阴携带眷属,赴四川夔州任通判。17日船至镇江,停泊在西津渡驿站小住。镇江知府蔡子平,闻到前辈来镇,特地召集了部属及陆之故旧,于23日在北固山多景楼设宴款待陆游。众人“东望京山,连亘抱合,势如缭墙,官寺楼阁,绿树簇拥如画。西瞰大江,气象极为雄伟。”登楼北望,淮南草木可数,登览之胜,实过于旧。
26日,他们又发船游至金山。是日,登玉鉴堂、妙高台,皆穷极壮丽,非昔日所比。27日便留宿在金山,陆游自离镇之后,十分眷恋镇江的生活,思念往日在京口考察江防,陪张浚操练兵马,营缮城堡,增置战舰,那些难以忘怀的情景,协助张浚备战攻防的日子。镇江的“金山”,是江防重地,当年韩世忠夫妇在这里,以八千精兵打败金兵,围困十万敌寇的事迹,一直在鼓舞着他。
28日凌晨,陆游又放舟大江,命船家巡视金山一周后,船系山体东侧,适东方旭日初升,霞光万道,水天一色,金波浪涌。陆游在船头,大呼妙哉!“……江中天水皆赤真伟观也”。这时他身旁伴有故友同僚范成大,他们年龄相仿,志向相同,友谊深厚,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八年未见面了,这次范出使北国,途经镇江,昨天偶遇在金山,二人欣喜万分。面对此情此景,陆游赋诗一首,《金山观日出》:“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观,日轮擘水出,始觉江面宽。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光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诗人窘笔力,但咏秋月寒。何当罗浮望,涌海夜未阑。”
诗人先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将水中金山比作浮玉山,描绘了金山的美景和温润的光彩,在这里的清晨时分,看到了一场壮观的日出“奇观”。接着用“擘水出”形容太阳,从广阔的江面上,腾空而起的情景,微风过处,浪摇金波,似红色的鳞片,闪烁耀眼。巨大的太阳如同一发光的大金盘,悬挂于天,映出满江红透。日出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初日之光,尽染楼台、宝塔、丹霞、碧云,诗人自感笔力所限,不能完全描绘出旭日东升的美景而遗憾。最后是诗人的期待,希望能在罗浮山,看到汹涌海浪,簇拥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观。
中午时分,陆游与范成大在金山共进午餐,互勉互励,洒泪分别。
陆游在镇江访友叙旧,赏景览胜,月底才离开镇江入蜀。
淳熙五年(1178),朝廷又召陆游进京。“六月过浮玉”。他面对故地,无限往事,萦绕心头,于是提笔写了一首七律《将至京口》,抒写了江山如故,壮志未酬的感慨。
“卧听金山古寺钟,三巴昨梦巳成空。船头坎坎回帆鼓,旗尾舒舒下水风。城角危楼晴霭碧,林间双塔夕阳红。铜瓶愁汲中泠水,不见茶山九十翁。”
陆游的一生,与镇江有不解之缘,其因是京口地域,是接近他的理想之地。壮志抒怀的场所。在这可登山“中原北望气如山”,可乘舟巡视“楼船夜雪瓜州渡”,可天天观看江面日出的大好河山,象征着希望,象征的是光明,在这儿,满怀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有可能实现,哪一日在这儿能挥师北伐,去收复中原。无穷的心思,尽在诗赋的字里行间之中。
附:《金山观日出》陆游
系船浮玉山,清晨得奇观,日轮擘水出,始觉江面宽,遥波蹙红鳞,翠霭开金盘。彩射楼塔,丹碧浮云端。诗人窘笔力,但咏秋月寒。何当罗浮望,涌海夜未阑。
文字整理:单杉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胡安琪 校对:毛蕴劼 审核:陈路 值班: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