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报评论丨常州如何以创意突围城市营销困局?

编辑: 毛蕴劼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06-22 22:55

□ 华翔

■摘要

“苏超”的梗、常州的“赢”,揭示了一个城市竞争的新法则: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比资源更重要的是“意义创造”的能力。现代城市营销的胜负手,已从资源禀赋转向文化创意的系统创新能力。

常州,再次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姿态走入大众视野。

“苏超”第五轮火爆继续。常州成功保住了“未赢一场、未进一球”的纪录,已经输成了“O州”。但偏偏舆论是“‘苏超’话题共一石,常州独占八斗”,“赢,常州赢;输,常州赢”,还有“常州一球未进赢天下”。

常州赢了哪些?颇多媒体已有报道,不再赘述。其实,竞技场外,江苏的“十三太保”没一个拉垮的,从热梗提炼到文化演绎,从文案设计到视觉包装,从短视频传播到线下互动,还有飙歌、对诗、美食轮番上阵,文体旅商互动大协同,各地都是“十八般武艺”尽出。但偏偏在流量争夺、城市营销这方面,战绩垫底的常州竟成了最大赢家。

常州为什么赢?颇值得思量。

仔细琢磨一下十三太保的那些梗,譬如徐州与宿迁的“楚汉之争”、南京与南通的“南哥之争”、镇江与徐州的“南徐北徐家书”、扬州淮安各自坚持自己才是淮扬菜老大,还有城市标志形象,南京盐水鸭、镇江香醋、无锡水蜜桃、苏州大闸蟹,无不是挖掘融合历史文化、美食土特产,换言之,这依然是在城市的资源禀赋上做文章。

而常州出圈的第一个梗,却是“笔画保卫战”。这本源于多年以前常州北站的一次灯光故障,“常”字上半部分不亮,“常州”变“吊州”,后面成为网络调侃常州的经典梗。“苏超”开赛,常州连输,便有人重拾这个梗,调侃会接连变“巾州”“丨州”。神奇之笔来了,常州文旅躬身入局,发起“为常州补笔画”挑战,号召网友用创意海报和书法作品“拯救”城市名,48小时内阅读量破亿,账号涨粉23万。“常州还剩几笔能输?”成为全网之梗,一飞冲天,甚至传到场外。常州高考考点外就有横幅大写“超‘常’发挥、‘吊’打难题、‘巾’榜题名、‘丨’飞冲天”。

注意到没有,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当其他城市的梗还走在资源依赖的传统道路上时,常州的梗已经是纯纯的文化创意型了。

另一方面,当我们总想着借“苏超”的火,把城市宣传一次性做足,在造梗时总惦记着一盘子端出城市的历史、文化、习俗、美食等各式深厚内涵时,却忘了霍金回顾《时间简史》创作时曾说过“每增加一个公式,就少一半读者”。如是再看常州的笔画梗,却是最简洁也最没有门槛的,或许,这也是它能够成为目前“苏超”最火梗的原因所在。

再看常州推出的那些文体旅商联动的活动与措施,同样与其他城市有着细微差别,这就是“精准打击”的市场营销。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常州对战扬州,常州趁势推出“9.9元足球票+萝卜干炒饭”套餐,精准“碰瓷”扬州炒饭——既蹭了对手“世界美食之都”的热度,又让本土特产销量翻倍;然后是端午三天,中华恐龙园、天目湖等全市A级景区对扬州市民免票。此外,还有衍生文创产品的快速推出——“恐龙十三妹”玩偶征名、“叫南哥”帆布包迅速抢光、恐龙园文创三天卖出上万件。

我们不羡慕常州的赢,因为我们也在追赶,我们正在快速学习。譬如常州串联“观赛-旅游-消费”的好路子,我们也开始运用了。但我们必须琢磨常州为什么赢,因为这关系到下一波流量来袭之时,我们是否也能如常州一样把握住。

这个时候,突然想起了年初的那场南京“三问”。其第二问《为什么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中曾分析了To C(面向终端客户,直接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与To B(面向企业,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区别。并指出“To C是很难的,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面对老百姓、注重老百姓的情绪和感知、具备感知市场和大众需求变化,很苦很累。但好处是行业主导方,能感知市场,很灵敏。”而文章分析:“南京的To C巨头没培养出来,也就失去先机了,没有打造出‘感知市场’的系统能力,不仅错过一个行业,也会错过一个又一个行业。之前错过互联网,错过移动互联网,错过电商,错过直播行业,错过新能源汽车品牌与政策,这次可能又错过AI巨头,这意味着步步滑。”

如此之想,恰是因为常州“独一份”的能力——“感知市场”以及感知之后的“产品转化”、“服务转化”的系统能力。而这一份能力,常州至少培育了30年。

1996年,原地质矿产部拟建一个恐龙化石博物馆,常州嗅觉敏锐抓住机会,开建中华恐龙园。2000年9月20日,中华恐龙园正式对外开放,开园头三个月就吸引了30万人次的游客。此后,常州以恐龙园为原点经历20多年持续打造,形成了环球恐龙度假区等重点旅游板块,“无中生有”在旅游界成为常州的专属名词。或许,正是因为在文旅第一线摸爬滚打了三十年,常州的文化创意才会如此迅速也如此有梗,常州的城市营销才能如此精准出击。

事实上,常州文旅正在打造的四大产品体系,无一不是“无中生有”。包括音乐之旅(两年50场大型演出)、工业之旅(工商遗存创意开发)、赛事之旅(江苏首推全域马拉松)、乡村之旅(星空露营新业态),可谓全部是以文化创意替代资源依赖的“资源创造型”业态。譬如常州的音乐节。近几年,音乐经济赛道火热,全国城市竞相入局,纷纷举办各类音乐节,最终各家自有一番酸甜苦辣,甚至有的城市一地鸡毛。常州却以闯入者的身份,一举拿下2023年全国大型音乐节票房城市之首,力压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2024年,常州一鼓作气举办了18000余场营业性演出,其中大型音乐节及演唱会23场。吸引观众超70万人次,直接带动综合消费突破40亿元,蝉联全国音乐节票房冠军。当其他城市都在羡慕常州“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时,常州却表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有准备”是什么?答案颇多,譬如场地、客源、多元商业化方案,还有城市治理、快速响应机制等等。但最根本的,应该还是别人评价常州的一句话:当城市敢于放下资源依赖的拐杖,骑上自己创造的“恐龙”,便没有什么目的地不可抵达。

“苏超”还将继续,在吃瓜常州梗、羡慕常州赢的同时,或许,我们也当潜心我们的“有准备”。

编辑:毛蕴劼   校对:刘天涯   审核:姜木金   值班: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