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将再次举办海葬共祭活动 详细情况可拨打24小时热线96444咨询

编辑: 朱秋霞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03-18 19:45

今日镇江讯(记者 朱秋霞)殡葬改革是一项重大民生事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3月18日,我市召开强化殡葬服务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市民政局介绍了2025年镇江市优化殡葬服务举措,市文明办向市民发出《镇江市文明殡葬倡议书》。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我市将再次举办海葬共祭活动。

近年来,市民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深化“五安工程”(“安息”工程,让逝者身后得以栖息;“安心”工程,让逝者亲人得以慰藉;“安宁”工程,让祭扫环境更加文明;“安定”工程,让移风易俗更加和谐;“安全”工程,让行业发展更加稳健),推进殡葬改革,有力保障“逝有所安”。

据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聂美红介绍,2025年,市民政局将在增加殡葬设施供给、提升殡葬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形式、深化惠民殡葬政策宣传、完善清明祭扫服务保障五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殡葬服务,回应群众期待,满足群众需求。

殡葬设施是满足群众基本殡葬服务需求的载体,据了解,全市连续5年将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共新建、改(扩)建33个设施点,今年还将新建、改(扩)建7个,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扩大供给。同时,对镇江市殡仪馆内外环境进行改造提升。

在提升殡葬服务信息化水平方面,对市区96444殡葬服务平台进行系统升级,整合了线上线下资源,目前已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殡葬事项24小时在线服务。群众可通过拨打96444热线电话,也可通过“镇江民政”公众号、镇合意App或扫描二维码等方式登录“96444智慧殡葬系统”。

同时,针对殡葬服务存在群众“平时不关注、用时不清楚”的特点,进一步前置惠民殡葬政策宣传服务关口,市民政局将联合市文明办、市卫健委,3月下旬起,在市区范围建立三个“二合一”宣传机制:即惠民殡葬政策与医疗机构死亡证明二合一、与村(居)委会文明殡葬承诺书二合一、与殡仪馆殡葬服务单二合一,推动殡葬服务更加透明、规范。

近期即将迎来清明祭扫高峰,就做好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聂美红表示,市民政局将从组织领导、安全管理、服务提升、宣传引导和值班值守等多方面发力,确保祭扫工作安全、文明、有序开展。市、区两级民政部门成立工作专班,负责清明祭扫工作的统筹协调、巡查督导和现场指导;完善配套各项方案预案,根据各个墓园规模、交通、环境、习俗的实际差异,督导各个墓园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强化各类服务保障,重点对城区墓园排查安全隐患,整治环境卫生,完善引导标识和便民设施;在祭扫高峰期,增加保障人员、增设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设置便民服务点,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温馨的服务。

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深入推进,群众殡葬观念变化,海葬作为一种文明绿色的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充分体现了“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群众认可和接受。2023年,市民政部门在上海举办海葬共祭活动,让113位逝者回归自然、了却遗愿。

据了解,2025年,我市将再次举办海葬共祭活动,活动暂定于6月,在上海指定海域由上海市民政局配合实施。具体安排将提前1个月发通告,对已登记在册的,民政部门将主动电话联系。有意愿选择海葬的镇江市区户籍居民,可拨打24小时热线96444咨询。另外,在栗子山公墓东南侧,我市已建成江海葬纪念广场(博爱园),家属可自行前往祭扫,也可以选择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缅怀亲人。

发布会上,市文明办向市民发出《镇江市文明殡葬倡议书》,倡议广大市民坚持厚养礼葬,弘扬传统美德,响应绿色发展,倡导生态安葬,转变祭扫方式,共建文明家园,树立殡葬新风,推进移风易俗,用现代、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为建设文明、和谐、美丽的“大爱之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视频制作:胡安琪
编辑:夏凡   校对:缪小兵   审核:曾海蓉   值班:胡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