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王娜)“这个酱油真香。”1月5日上午,西津渡的游客们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热闹。数家“老字号”排成的摊位组成了年味十足的集市,其中最显眼的非3口酱油大缸莫属。
原来,恒顺集团借此次老字号汇聚西津渡之际,推出了线下打酱油预热活动。
3口大缸每口能装350公斤酱油,吸引着游客闻香而来。工作人员分售酱油桶,一张张喜庆的红色“酱油卡”传递浓浓的年味。
在镇江,恒顺和年味的碰撞年复一年。老镇江人耳熟能详的那句:“不打酱油不过年,打了酱油过好年”,就是对这对“CP”最好的褒奖。
恒顺打酱油的习俗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每年春节前,恒顺集团会以低于平时市场价供应酱油。那时候打酱油的主会场是在中山西路恒顺老厂区。每到打酱油的时节,这里都是人头攒动、酱香扑鼻,忙年的热闹尽显。
据统计,47年来,恒顺打酱油活动已累计接待300多万人次,打出酱油3000多万公斤,为镇江春节添味增彩。
随着恒顺主厂区搬至丹徒区恒顺大道66号,打酱油的地点不再固定。特别是2017年后,恒顺酱醋文化节的主会场先后搭建在南山北广场、西津湾广场、丹徒区人民广场等地。习惯了每年前往固定点位打酱油的镇江市民感觉到一些不方便。
为了还打酱油的忠实拥趸一个固定场所,即将到来的第48届恒顺酱醋节主会场回归恒顺场址附近的恒顺官酱园。
“‘官酱园’是清朝官盐使用和销售的主要渠道。恒顺‘官酱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永忠表示,恒顺“官酱园”中盛产的恒顺“三伏抽油”一般在春节前上市,品质上乘,是恒顺打酱油的“主力军”。
新建的恒顺官酱园在古老的“前店后坊”式经营模式基础上作出创新,为市民们提供一个既能了解和体验顺酱醋品牌文化与地方传统,又能享受传统美食的打卡新地标。
“今年的恒顺酱醋文化节将于1月18日-20日举行。从‘厂区+场地’的传统来看,恒顺酱醋文化节算是在外漂泊8年后,终于‘回家’了。”杨永忠表示,恒顺“官酱园”将成为未来每年恒顺酱醋文化节的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