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朱美娜)“这里的宝堰干拌面味道蛮正的,有家乡的味道!”近日,市民张先生专程给记者推荐一家位于丹徒区龙山路上的“水香古镇”宝堰特色面馆。
镇江美食,以面最为闻名。太多的镇江人,新一天从“拖”一碗面条开始,面条店在镇江,比比皆是。而宝堰干拌面又是镇江面条一张响亮名片,那么,张先生为何独独推荐这家面条店?为此,记者实地进行了探访。
“水香古镇”宝堰特色面馆价格比较适中,品种也比较多。记者注意到,最便宜的干拌阳春面6元一碗,葱烧大排干拌面15元,具有宝堰特色的干切牛肉干拌面26元……浇头不同,价格不同。
“我是宝堰人,对宝堰的特色干拌面情有独钟,4月份在丹徒开了这家面馆。”“水香古镇”宝堰特色面馆负责人陶建国告诉记者,好吃的食物首先食材要把关,他们的面条都是早上从宝堰送过来的。宝堰面条是选上好的“三七粉”(即一百斤小麦只出七十斤面粉)加工成水面,轧得不软不硬柔中带韧,筋道十足。其次,黄鳝、干切牛肉也都是宝堰购买的,下面条用的猪油都是自己熬制的,拌面的酱油也是秘制的。
早在清朝末年,镇江宝堰百姓就会做手擀面,用荤油、酱油与面拌着吃,这就是宝堰干拌面的雏形。如今的宝堰干拌面是怎么做的呢?记者在现场看到,掌勺师傅左手拿着一只锥形面勺,右手持一只筷子,捞起、甩面,双手配合,默契协调,一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尤其是甩面,这在其他面种里面十分少见。只见掌勺师傅甩得干脆利落,自带节奏,丝毫不拖泥带水。
“其实宝堰干拌面更像是‘山水面’,刚放到碗里浇上酱油的时候就像一座小山峰。”陶建国介绍,从面条下锅就很有讲究,一锅一碗,面条放进煮沸的水中到捞起不超过30秒,捞进面勺后快速甩掉水分,这样扣入碗中就有“山”形。酱油从最顶端淋入,再加一勺猪油,一碗清香扑鼻的宝堰干拌面就做好了。再加上需要的浇头,就可以上桌了。
吃宝堰干拌面,一般都标配一碗汤。宝堰干拌面的忠实粉丝、曾在宝堰镇工作多年的蔡先生给记者“解密”,干拌面像“山”,这碗汤就是“水”。所以,宝堰干拌面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雅号——“山水面”。
面条地道,浇头也要有特色。“就浇头来说,除了有着宝堰风味的干切牛肉,我们的大排也不错。”负责掌勺的大厨胡师傅介绍,别小看了这一块大排,首先将大排敲打,然后腌制、上浆、油煎、葱烧,这样做出来的大排才会非常香嫩。
“浇头要现炒,味道才更好。”胡师傅说,店里的香干肉丝、猪肝,这样的炒菜类浇头,他们是食客点单后现炒的,一来味正,二来新鲜。
其实,拌面也很有说法。蔡先生介绍,用筷子挑起面条快速往上来拌,越高越好,这样才能让酱油和猪油均匀地包裹每一根面条。在快速的挑拌之下,面条慢慢地“苏醒”舒涨开来,越拌越多。然后,就可以大快朵颐,一边吃面,一边喝汤,这样“山水面”就越吃越有滋味。
记者还了解到,宝堰干拌面制作技艺是丹徒区宝堰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清代王氏家族和孙氏家族两家宝堰面创始人开始,已有上百年历史。很多宝堰年轻后生勤奋学习传统制作技艺,从师傅处满师“毕业”后,凭借一技之长踏上了创业之路。
如今,宝堰干拌面已发展到数百上千家,除了宝堰集镇,镇江周边地区乃至沪宁杭地区,都能发现宝堰面馆的踪影。此外,在新一届宝堰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宝堰干拌面还借助“云销售”,焕发出新的活力,带着“宝堰味道”和“镇江温度”,走向海内外。名满天下的“宝堰干拌面”,慰藉着一颗颗游子心,温暖了一腔腔思乡情。
一碗宝堰干拌面,浓浓的家乡味。吃的是面,忆的是乡情,念的是家乡人。好这一口的小伙伴,有空不妨去品鉴一番,吃吃看有没有宝堰的味道。
图片、视频:朱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