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努力”换来“看得见的清新” 镇江空气质量达“十四五”以来最优水平

编辑: 陶立波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11-18 20:04

今日镇江讯(记者 陶立波 通讯员 李媛 陈允军)深秋的江风吹过谏壁江畔,天空清澈得近乎透明。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4.6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较2020年下降3.8微克/立方米。截至今年11月16日,这一数字进一步改善至32.1微克/立方米,达“十四五”以来最优水平。

数据向好,离不开产业源头的系统治理。“十四五”以来,我市全力实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治理、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日,记者深入国能江苏谏壁发电有限公司、江苏鸿泰钢铁有限公司等重点行业企业,通过一线走访,探寻空气改善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努力”。

一座老牌火电厂的“绿色转身”

走进国能江苏谏壁发电有限公司,屏幕上的排放数据实时跳动,几乎每一次变化都能追溯到设备运行的细微调整。随着第四轮环保改造工程全面收官,这家沿江大型火电厂的环保治理水平正加速攀升。“我们始终把环保当成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桂生对记者说。

作为一家曾多年雄踞全国最大火力发电厂名号的、镇江人家喻户晓的大型国企,企业在“十四五”期间不断加大治理力度。第三、第四轮环保改造中,超低排放、全负荷脱硝、无组织排放治理等一批工程密集实施。“每天都在想办法,把排放指标再压一压、再稳一稳。”刘桂生介绍,“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企业环保投入累计达15.0982亿元。

在封闭式圆形储煤场,扑面而来的不是煤尘,而是一层“看得见的清洁度”:巨型拱形罩棚将堆场与外界彻底隔离,喷雾抑尘、空气监测、密闭通廊等系统同步运行,形成独立稳定的清洁空间。从堆场到锅炉原煤仓,煤炭始终处于湿润、封闭输送环境,全程覆盖干雾抑尘装置,有效避免二次扬尘。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火电行业是我市推进清洁化改造最早、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近年来,我市将火电、钢铁、水泥等企业纳入重点排放大户清单,根据企业工艺水平和治理能力优化减排目标,不断挖掘深度减排潜力,持续压降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根据镇江市2021—2024年环境统计年报,自友好协商减排实施以来,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重点企业减排成效逐步显现。

如今,从江面远望谏壁电厂,烟囱上空只见白色水汽轻轻升腾。“严格来说,现在已经不能叫‘烟’了。”工作人员笑着说,“经过多道环保处理后,排出的主要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再是过去的烟尘。”

“短流程”炼出“轻”钢铁

走进江苏鸿泰钢铁有限公司,空气中的“轻盈感”几乎让人忘记自己置身一家大型钢铁企业。曾经在重工企业中常见的粉尘和异味,如今在这里已难以捕捉。

“我们采用的是短流程炼钢——不建高炉、不设焦化,不做烧结和炼铁,这意味着从源头上就减少了大量污染环节。”江苏鸿泰钢铁有限公司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打开工艺流程图,一边指示一边介绍,短流程炼钢以“废钢—电炉—连铸轧制”为主要路径,相比传统长流程,不仅能耗更低、碳排放更少,粉尘、烟气等环境负担也大幅下降。

企业并未因流程更“干净”而放松治理力度。过去行业普遍采用“热泼法”处理高温钢渣,高温钢渣骤遇冷水,粉尘容易向四周无组织扩散。为攻克这一“行业顽疾”,鸿泰钢铁新增热焖渣车间处理钢渣,热闷产生的水汽通过湿法除尘进行处理,解决了热泼导致的无组织逸散问题。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十四五”期间,我市印发了《镇江市2021年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方案》,推动全市火电、钢铁、石化、水泥、工业炉窑等相关企业落实超低排放改造。3家统调电厂完成全负荷脱硝改造、3家垃圾焚烧企业完成PNCR脱硝改造、2家水泥企业完成SCR脱硝改造、3家钢铁企业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监测评估工作。

治气“中枢”实时运算

空气质量改善的背后,是一个看不见的体系支撑。“十四五”以来,我市大气治理从“粗线条”走向“精细化”,源头严控、过程监管与科技支撑正加速形成合力。

“我们提前梳理全市VOCs排放企业清单,对年度排放量靠前的企业纳入友好协商减排清单,并结合当前执行标准或历史数据,制定每日友好减排目标。”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重点行业共50家排放大户持续实行友好协商减排机制。

为让管控更加“精准指向”,我市以近年气象和排放监控数据为基础,采用AERMOD模型对重点排放源进行解析,测算出不同气象条件下重点企业的污染贡献度,形成“一企一清单”。

监测体系的“神经网络”也在不断织密。全市现已建成国控、省控、乡镇级站点共54个,并加密布设300余个微型网格站。依托镇江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系统平台,监管人员能够实时查看空气质量指数、气象参数和企业运行情况,并利用颗粒物和VOCs走航车、无人机等手段开展现场溯源,构建起一套系统、精细、立体的大气治理体系。

随着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十四五”收官之年,镇江大气治理仍在朝着更高目标迈进。市生态环境部门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从早攻坚、争取主动”的思路,强化源头减排和精细化管理,打好主动仗、主攻仗,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视频制作:陶立波

编辑:朱超   校对:赵静   审核:陈路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