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诗词里的镇江故事”作品展示(119)

编辑: 单杉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09-15 11:48

康熙帝金山顶上挥毫抒情

作者:任德发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其文治武功有一定的成就,清代“康乾盛世”的开拓者,在位期间,曾六次下江南,巡视沿途诸省军政、体察社会民生,留下了许多风流佳话、故事传闻,并有千余首诗词佳作流传后世。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第一次南巡,当年十月二十四日巡视了金山寺,初到京口 他就喜欢上了这儿的风景及佛教文化的氛围。他为金山寺题写了“江天一览”匾额,御赐寺名,改金山寺为“江天禅寺”,并撰写了<江天禅寺>匾额和《江天寺碑记》,赐给了御笔手卷《心经》,赐金山寺下院绍隆寺为灵觉宝寺的新名。难忘的还有一次,金山顶上君臣聚集的笔墨盛会。

那一年他率文武诸臣,先在南京祭奠了明孝陵后,顺江随流到京口,沿途风景使他诗兴大发“轻绡初霁引江干,隔岸芦洲映水寒。吴会人文因气秀,金焦峦势起宏观。往来客旅千重艘,上下波涛万里滩。逝者绵绵无歇息,利名古今视艰难”(自江宁至京口)。

那一天他驻跸金山,妙高台暂作行宫,认真听取了首辅张玉书对家乡京口的详细介绍,言京口三山风物,当数金山为最,其孤峦隐岫,屹峙大江之中,如碧玉浮江。金山寺院,历史悠久,飞阁流丹,金碧辉煌。山上有佛塔、留云亭、朝阳,山底有白龙洞,山周邻近有善才石、郭璞墓、中泠泉。康熙帝听了赞叹不已

翌日,他率随从诸臣,登陟其顶,北望瓜洲古渡,南眺润州市井,仰观大江风云,千变万化,尽染秋色;俯视滔滔江水,奔流东去,百舸争流。纵目千里,神清气爽,喜气洋洋,大呼曰:“江山之秀,未有逾此者也。”此时此刻,天威与文思共荡,圣意同江声长流。

随从见状,知道皇上诗兴来了,即刻在留云亭中间的石桌子上,铺纸研墨,《登金山望长江》诗篇,康熙帝泼墨挥毫一挥而就,“烟云清处晓霞飞,万里滔滔映紫微。灵液渺茫浮淑气,孤峰峍崒照晴晖。花翻浪涌疑天色,风动帆张共德威。昼夜如斯莫间歇,体乾勉已识璇玑。”

余兴未了,康熙帝把身子腰一直,眼光又向江天景色一扫,头一仰,胸一挺,左手把右手衣袖向上一撸,换了支大羊毫斗笔,饱沾墨汁,躬身弯腰,笔走龙蛇,“江天一……”坏了,笔在悬空不动了,笔杆微抖,墨汁欲滴。旁边随从等人,心中惊呀不止,一直在他身边的首辅张玉书着急了,皇上这是太兴奋,提笔忘字了,作为臣下又不好去指点皇上,这如何是好?脑子一动,计上心来,随即推开左右,前行一步,下跪在地,口中言道:“臣今见驾。”

康熙帝先是一惊,随后一悟:“啊,卿家免礼,朕已明白,请起平身。”再后是“览”字一挥而就,笔力雄健,气韵恢弘。一时间,墨香伴着君臣的笑声,飘散在金山顶上,四散于长江的浪、水雾之中。事后“江天一览”四字的碑刻,在留云亭中矗立至今,直到永远。

四个字的精准概括,抒尽了天地壮怀,高度再现了金山的气势精华。

康熙帝六次南巡,每次都要驾临金山,驻跸金山、焦山行宫,留下墨宝、诗篇数百余首,是与镇江有一定缘分的帝君之一,第三次南巡时(1699年)再次登顶金山,故地重游,又一篇诗文再现;

《金山并序》

“一览江天胜,东南势尽收。帆樯来极浦,台榭起中流。路出丹崖上,烟同碧汉浮。登临豁心目,浩荡俯沧洲。”

表达了他对镇江金山风景的特别热爱,认为在江南无出其右。当然,这也有家住南门大街的张玉书首辅大人的极力推荐,同样他也是镇江城的骄傲。

文字整理:单杉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胡安琪   校对:毛蕴劼   审核:陈路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