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迎
山茶树吐新绿,遍野茶韵醉人心。当下,一场逐绿而行的接力赛在全国各地茶区纷纷开启,指尖翻飞、锅中萃香的新茶,纷纷流入市场,为众多茶客带去新一季的“醇香”。作为全国名优绿茶优势产区、江苏省重点产茶区,我市的新茶生产也渐入佳境,但要进一步激发茶产业的“经济”活力,发挥出更大的“助农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还需做好茶产业“+”的大文章。
茶产业品质提升需以科技融入。农业现代化,优质品种是基础。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了龙井系、浙农系、福鼎系、白化系等众多无性系良种,通过优良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不断优化我市茶树品种与茶类结构,推动茶产业从源头上进入高品质阶段。在此基础上,农业主管部门和相关科技部门还应加大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茶叶加工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力度,开展茶叶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引导茶企在生产上“机器换人”的同时,在销售端也要推动产业的“跨界融合”,开发茶业“+食品”“+医疗”“+康养”等精深加工产品,以产品丰富化满足大众多样化消费需求。
茶产业品牌打造需以文化赋能。镇江茶文化历史悠久,在唐代就已被列为重要的产茶区,之后历朝历代均有相关记载。可以说,无论从历史底蕴还是品牌故事,镇江茶文化已是“富矿”。要进一步挖掘镇江茶文化底蕴,为镇江好茶、镇江好品牌赋能,讲好品牌故事,强化品牌塑造,不断提升镇江名优茶品牌的知名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构架,大力推动区域主要公用品牌整合,鼓励创建企业品牌,不断强化品牌宣传力度,用强大的品牌效应吸引企业和产品聚合,拓展营销渠道。此外,要强化茶文旅融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挖掘茶产业的多功能性,建设以茶为载体的休闲农业景区,推动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的“六茶共舞”,全面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
茶产业绿色转型需以服务支撑。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茶产业也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作为一个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业产业,推动茶产业绿色转型,需要从茶园茶树品种、树形、土壤,密度、模式、设施等诸多方面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变,不断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推广全域茶林间作生物多样性发展,构建真正有“绿色属性”的现代化茶产业体系。
茶业+,加出的是因地制宜的喜人当下,加出的更是未来可期的融合画卷。茶产业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主动融入时代变革,做好茶业+的现代化文章,才能推动产业不断蓬勃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绿色能量。
编辑:赵静 校对:刘天涯 审核:曾海蓉 值班: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