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风光 诗意镇江丨江河诗城阅风华——“诗意镇江 读城行动”发布活动侧记

编辑: 谭艺婷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10-11 23:48

今日镇江讯(谭艺婷)江河奔涌处,文脉永续长。在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浪潮中,镇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积极落实省委宣传部“读城”行动部署,聚焦“大众参与的城市文化生活”主旨,全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10月11日,以“江河诗城阅风华”为主题的“诗意镇江 读城行动”发布活动在镇举行。

沉浸式漫步中探索城市文脉

当天下午,活动参与者们沿着京畿路、伯先路,与来自市金山湖小学的50名孩子组成的“读城”研学团队同行,沿线参观打卡瑞芝里、红卍字会、吉庆里、老邮政局、镇江老字号市集、伯先公园、镇江商会旧址、怀仁居、屠家骅公馆、广肇公所……沉浸式感受老建筑、老地名、老字号当中的城市韵味。金山湖小学五年级学生刘谨泽告诉记者,边走边看边学习,还能参与“寻访京畿citywalk”沉浸式演艺互动,特别有趣。

傍晚时分,“读城”队伍来到西津渡鉴园广场。大家饶有兴致地逛起读城活动主题市集。面塑、珠绣、绳结编织、吹糖人、烙铁画、扬中玉雕、句容石雕等艺术形式一一亮相。在这里,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把镇江的文化带回家,还能从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镇江烟火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扬中玉雕的代表性传承人奚彩军表示,能在集市上展示玉雕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扬中非遗技艺,特别有意义。

游读品中感受城市魅力

活动当晚还发布了“跟着建筑读镇江”“跟着地名读镇江”“跟着老字号读镇江”“跟着诗词读镇江”“跟着名人读镇江”等相关内容。

“读城”研学指导师代表在现场进行读城研学推介。推介内容包括金山寺、西津渡、米芾书法公园、焦山碑林、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陈履生博物馆群等13家人文类基地;中国醋文化博物馆、中华印刷体验馆、地质陈列馆等12家科普类基地;江岛河豚村、茅宝葛园等10家农文旅类基地。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等九部门联合推动下,35家高品质研学旅游基地在镇江“开花结果”。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诗意镇江·读城”行动以文化为笔、创新为墨,不仅让历史资源“活”起来,更让城市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展馆走向街巷,成为市民可感可知的日常。我市将持续深入贯彻省委宣传部“读城”行动部署要求,围绕“项目化、全民化、产业化”主线,打通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经济赋能等节点,努力把“诗意镇江·读城”做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城市文化IP,切实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突出项目化推进,丰富内容形式。举行“诗意镇江·读城”阶段性发布活动,建立“读城”项目库,定期发布推荐地标。推动《诗里诗外话镇江》《“读城”探索指南》等图书落地、推广,形成文旅配套周边,推动“读城”进景区、进街区、进高校、进城市综合体,着手打造“水漫金山”VR体验项目,努力打通历史档案、音频导览、微短剧与AR导览,形成“一码多端,码上可读、可听、可看”的统一入口与内容网络。

推出“全龄段读城矩阵”,针对青少年实施“知行少年培养计划”,面向老年人实施“银龄领读计划”;在公共场所设置“读城文化角”“读城文创角”;邀请国企、在镇高校、行业协会等深度参与,扩大“读城”朋友圈;推广“诗意镇江·读城”等征集活动,招募文化爱好者、大学生、退休教师等组建“读城”领读团,形成“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内容供给与传播生态。

做大“诗意镇江·读城”研学与赛事IP,打造“读城市集”品牌矩阵,推进“读城+”跨界融合,开发主题演艺、沉浸夜游、城市挑战赛等新产品,完善“内容-场景-消费”链条,实现从引流到留量、从流量到销量的转化。

摄影:李斌

编辑:缪小兵   校对:肖方元   审核:姜木金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