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三农丨从和美乡村建设 看镇江乡村振兴的系统化路径

编辑: 周迎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10-29 22:16

□ ​周迎

从道路升级到产业优化,从生态改善到居民“点赞”,近年来,镇江生动展现了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这一成绩不仅是乡村建设中系统性思维、项目化推进与融合化发展协同作用的典范,更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最生动的基层实践注脚。

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需要系统谋划。“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反复证明,乡村建设必须跳出零敲碎打的窠臼,以系统思维构建协同联动新格局。镇江的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精准呼应:通过构建“镇村布局规划+片区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的立体化规划体系,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尤为可贵的是,344个片区项目中有逾八成资金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真正将资源用在民生亟需处。这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的“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高度契合‌。而打破行政界限、整合要素资源,从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聚合效应,也是对全会提出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的有力践行‌。

以“硬支撑”筑牢“软实力”源自项目驱动。项目化推进是乡村振兴从蓝图迈向现实的关键。镇江通过补短板、利长远的基建与产业项目,不但为乡村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还以“建管并重”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从“美丽资源”到“美丽经济”有赖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是富民强村,镇江深谙此道。通过“村产融合+品牌培育+农文旅联动”,打通了资源增值的多元路径,真正让乡村从“生态美”迈向“产业兴”。此外,镇江在联农带农机制上探索出“强村公司”“委托经营”“乡村合伙人”等创新模式,通过盘活农房、土地入股、劳务用工等方式,让农民成为乡村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充分证明了“美”与“富”的共生关系。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将政府主导力、市场配置力与群众创造力有机结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相信,随着建设任务的全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定会通过科学路径与务实行动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这片土地上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图景也必将更加清晰动人。

编辑:缪小兵   校对:黄昕彤   审核:徐毅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