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孔鸣)“道路更好了,产业更优了,现在的乡村比之前更漂亮……”近年来,我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作协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赢得了乡村居民的纷纷“点赞”。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8个,茅山老区片区、扬中市三江湾和北部滨江片区、丹徒区世业镇片区(以下简称“3个片区”)项目开工率97.7%,完工率83.8%。乡村美如画、宜居更宜业的“时代投影”正在镇江大地与现实空间逐渐“重叠”。

系统化思维构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和美乡村建设作为系统工程,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更应坚持规划先行,整合资源、协同推进。
“市委、市政府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工作部署推进,成立市级工作专班,建立市委农办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基层群众广泛参与的联动推进机制。”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每季度研究推进,工作专班常态化调度,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外出学习、互看互促等活动,这些都确保了和美乡村片区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规划先行是“重大战略”布局的重要前提。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过程中,我市积极构建“镇村布局规划+片区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的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体系,仅在2024年就完成了382个村庄规划、139个“通则式”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管理依据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3个片区”按照“破界、串点、连线、成片”的思路,在科学编制片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细化片区方案设计,聚焦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设施短板,细致摸排、广纳民意,共编排项目344个、总投资2.88亿元,其中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占比超过80%。其中,扬中市三江湾和北部滨江片区、丹徒区世业镇片区立足长江洲岛特色,聚焦“水”文章,做到片区内生态河道建设全覆盖。
在我市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过程中,不但坚持“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配置”,统筹土地、资金、项目等资源向片区倾斜,争取改革试点、项目平台、金融要素向片区叠加,还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确保“集中力量办大事”。“如世业镇片区,除省级片区奖补资金2640万元外,2025年又集聚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项目和省农村公路建设、市堤防加固等各类项目资金1.32亿元。”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项目化推进夯实和美乡村基础支撑
10月28日,在句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东乡花果园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师傅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作业,项目大棚主体钢架建设已基本完成,各项建设工作正按照规划加速推进。现场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应时鲜果种植的高标准智能示范基地,为句容乃至镇江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坚持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将项目落地抓实抓好,是聚力夯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硬支撑”。截至目前,茅山老区片区134个项目全部开工,完工率85.8%;扬中市三江湾及北部滨江片区120个项目全部开工,完工率89.2%;世业镇片区计划建设项目91个,完工率73.6%;片区外46个2025年和美乡村培育村,已完工4个、正在建设37个……一组组推进中的数字,正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进度条填满。
项目建设离不开“严格管理”。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之中,我市严格落实项目申报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财政审计等管理规定,加强全流程监管,严控项目质量。同时,市级制定印发《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县级因地制宜出台片区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并成立由工程监理、市镇专业人员、群众代表为主体的三级工作小组,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监督,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
要建更要管。我市突出建管并重,对建成项目同步落实管护责任和措施,确保长期发挥效用。“扬中市将和美乡村建设项目纳入‘八位一体’管护内容,实行闭环管理;丹阳市落实‘四联四治四美’长效管理措施,加大管护资金投入,巩固片区建设成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片区积极创新管护方式,采取“四议两公开”、村民议事会、党群夜话、入户走访、集体劳动等形式,引导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和管护,实现共建共治共管。
融合化发展拓宽富民强村路径
和美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富民强村、惠及群众。我市在积极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主动依托片区空间,强化村产融合、经营运营、联农带农,在推进集体增收、村民共富的道路上下力气、谋实效。
“通过加强片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产业延链补链项目、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建强平台载体(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持续培优培强片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乡村产业集群。”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茅山老区片区培育应时鲜果、优质稻米、品牌茶叶等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了茅山长青、丁庄葡萄、句容草莓、荣炳大米等区域品牌;扬中市三江湾和北部滨江片区做强特种水产、特色果蔬等重点产业,河豚工厂化养殖面积达20万平方米,刀鱼繁育规模达75万尾,逐步提高特色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2024年河豚品类产品线上销售额更突破1200万元。
深入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拓宽特色产业发展空间,实现农文旅共促共荣,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市整合红色文化场所、文旅景区、精品民宿、精品乡村等现有文旅资源,集点成线、串珠成链,精心设计推出镇江“茅山福地”、扬中“江岛逸境”、世业“知行芳洲”和美乡村片区农文旅精品路线,并在2025“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镇江)专场推介活动上进行重点推介。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3个片区”共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积极推进和美乡村运营,拓展“村村联合”“镇村联动”“村企联建”发展路径,创新联农带农模式,引导村集体开展农业“委托经营”、发展生产“全程托管”、联合成立“强村公司”,实施乡村合伙人、乡村主理人计划,通过农房盘活、土地承包、劳务用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片区内农民创业就业。深化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共建片区富民强村项目。2024年片区内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34万元,高于市均10个百分点。
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璇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提速项目建设,提高建设质效,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加强全过程监管,严格按照项目方案规范实施,推进项目验收审核。此外,将坚持建管并重,及时将已完工的项目纳入村管护内容,明确管护责任,创新管护方式,引导群众参与,落实长效管护措施,积极推进和美乡村运营,探索“村村联合”“镇村联动”“村企联建”发展路径,拓展乡村多元价值,展现新时代鱼米之乡新风貌。
编辑:缪小兵 校对:黄昕彤 审核:徐毅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