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光 硬核力量丨海姆霍兹:热力“膜”方,解锁电车温控密码

编辑: 陈志奎 来源: 今日镇江客户端 发表时间:2025-07-18 19:44

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陈志奎 通讯员 许定星 应东昊 实习生 蔡鹿鸣)当新能源汽车在寒冬里续航“腰斩”,高压快充平台加速普及却遭遇传统热管理“卡脖子”困扰时,一家在镇成立尚不满十年的科创企业,用一片薄膜轻巧地化解技术瓶颈。镇江海姆霍兹传热传动系统有限公司不走寻常路,探索半导体材料与汽车电子领域跨界创新,不仅撕开行业技术天花板,更成为头部新能源车企竞相合作的对象。

破局者:跨界炼就真功夫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是关乎安全与续航的命脉,但传统的技术路线越来越走向死胡同。电阻丝加热器耗电多、效率低,且还带有短路安全风险。PTC加热器虽然普及,却在电压平台升级到800V时无法适配,逐渐成了高压快充时代的淘汰者。

锚定热管理痛点,海姆霍兹创造性地将半导体领域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引入汽车电子部件,在数百微米厚的基材上精密构筑多层功能薄膜,成功研发出车用薄膜加热器。海姆霍兹总经理朱剑介绍,把半导体工艺降维应用到汽车电子领域,既要发挥半导体工艺的先进材料加工能力,又要满足汽车级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同时还要兼顾大规模量产的高速生产节拍和低成本要求。

最初,研发团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成本关”:半导体技术虽好,但如果采用稀土、贵金属做材料,并不具备成本优势。依托深厚的理论和工程积淀,研发团队开创性地采用低成本材料,并利用半导体工艺构建独特物理特性实现高绝缘耐压,将成本做到和传统PTC加热器持平,且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完胜后者。

攀高者:筑起技术护城河

不只是成本的精准控制,更妙的是薄膜技术的“多面手”本领。朱剑举例说,薄膜加热器给电池包当“恒温保姆”,缓解续航里程的焦虑;给座舱做“速热管家”,几分钟时间就能从冰点升温到舒适温度;给风挡玻璃当“除雾能手”,雨天和雾天一键清透。

功能强,节能表现更突出。薄膜加热器制热效率飙到96%-97%,比传统电阻丝节省近一半能耗,而且能承载400V到1600V高压平台,完美适配高压快充车型。借助这项国内唯一的技术创新,海姆霍兹已获取80多项专利,构筑起技术护城河,其中49项中国发明专利与10项国际PCT专利为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石。

创新的步伐永不停歇,海姆霍兹勇攀技术高峰,跟进推出了集压缩制冷于一体的二合一产品,更将加热模块、压缩机及电控单元“拧成一股绳”高度集成,不仅系统性降低整车热管理部件体积和重量,还帮车企砍掉近20%的采购成本,被长安、华为等巨头视作下一代技术标杆。

引领者:融合重塑产业链

车间机器轰鸣,海姆霍兹生产线跃动的旋律透着火热:今年以来已新增10多家车企客户,31款车型完成定点,订单量同比暴涨300%,60万台年产能正被不断刷新,每月还有四到五款新车型加入合作名单。

在各级科技部门的支持下,创新已然刻入海姆霍兹的基因。尽管荣获市高质量发展综合奖(科技创新),但海姆霍兹仍在创新之路上衔枚疾进。为保持领跑优势,企业去年研发费用同比猛增33.76%。平台托举有力,获批成立的镇江市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NAS认可实验室等平台持续产出新成果,与湖南大学、江苏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今年海姆霍兹第四代薄膜加热器产品成功量产,更以全球最高功率密度加热器再次刷新行业标准。

面对新能源汽车全球化竞争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海姆霍兹深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之道。朱剑表示,企业积极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生态协同”全链条创新体系,努力将实验室技术储备转化为市场端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夯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热管理技术底座,奋力实现从零部件企业向绿色交通热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战略跃升。

视频制作:陈志奎

编辑:缪小兵   校对:卞婷婷   审核:徐毅   值班: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