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笪伟 通讯员 朱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每一道精心烹饪的佳肴,无不体现出镇江人对生活的热爱。长久以来,镇江都十分重视饮食行业的发展,历年通过举办各类美食节、烹饪比赛,展示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助力提升饮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行业品牌化发展。去年,市文广旅局推出了“百村百碗乡土地标菜”评选活动,发掘了一大批特色土菜,用口味征服乡村旅游的游客。今年又成功举办了镇江“十大招牌菜”评选活动。“寻味镇江”文旅美食消费季的现场,1200余名热爱美食的市民游客共享一场货真价实的饕餮盛宴。在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寻味美好中国•品游万里山河”全国二十四节气(春季)旅游美食及美食旅游线路推广活动中,镇江市11道美食、2条线路入选;夏季旅游美食及美食旅游线路推广活动中,镇江市4道美食、1条线路入选;刚刚公布秋季旅游美食及美食旅游线路推广活动中,镇江市6道美食、1条线路入选。
说起淮扬菜里的佳肴,一定绕不开镇江的美味。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镇江成为南北漕运的交通枢纽。便捷的水路运输让这里成为物资集散与人口流动的集中地。随着人口的迁徙,又带来了各方制作美食的技艺,“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禽冬有蔬”,镇江一年四季的水产、畜禽、时蔬连绵上市,供应不绝。这些丰饶物产,为烹饪技术发挥提供了优越的食材,催生出了本地繁多的饮食花色。最终形成镇江本土美食:就地选料,因材施艺;追求本味,清鲜平和;因循四季,五味调和的几大特色。
“三鱼两头”,此中肉味胜莼鲈
若是要票选出镇江菜肴的代表,那大多数老饕的答案一定跳不脱“三鱼两头”。据介绍,每年开春后,刀鱼、鲥鱼、鮰鱼相继上市。这三种鱼各有特色,须讲究用不同的烹饪方式,才能将鲜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刀鱼鲜美滑嫩,入口即化,有如乳糜。因此采用清蒸的烹饪方法,最能保持本味。搭配火腿与当季的春笋、香菇提鲜,包以猪网油上锅蒸制,待其蒸得烂熟,只须夹住鱼头轻微一抹便能使刺骨分离,免除上桌争食的卡喉之虞。鲥鱼肉细味淡,脂多油润,因此,要以镇江本地的酿造酱油调色红烧,才是制作的上佳手段。不同于其他有鳞鱼,鲥鱼的鱼鳞中富含油脂,因此老师傅在烹制时总会反复叮嘱道:“鲥鱼不可去鳞,去鳞则味尽失。”鮰鱼皮滑而无鳞,肉厚而无刺,鲜嫩而不腻,最适合白烧的烹饪方法,让汤汁如乳,粘稠沾唇。夹取鱼肉,粘上汤汁后入口。连古人都赞叹:“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
这两头分别是指清炖蟹粉狮子头与拆烩鲢鱼头。这两道菜最是讲究火候。狮子头取五花肋条,肥瘦相间,切为石榴米大小,将蟹黄嵌入肉圆,炖制后白黄油亮,入口即化。鲢鱼头拆骨白烩,其形不散,其肉不碎,肥腴润嫩。乍看“两头”的食材平平无奇,但却要高超的技艺才能完成制作。因此“两头”又被食家称为镇江美食烹饪技艺的“双绝”。
此外,外形可爱,肉味鲜美,却通体剧毒的河豚,也是许多人心目中镇江美食的代表。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曾在尝过河豚的美味后感慨的留下“也值一死”的评价。当然,河豚做得最好的地方当属镇江扬中市了,它也被称作“中国河豚岛”。
“镇江三怪”,不尝三怪太遗憾
“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镇江的这三怪,以其奇妙的技艺和独特的味道,在历史的传承中,散发着悠远的魅力。以至于淮扬地域一直流传着: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
锅盖面是南北面食文化的集大成者。传说是镇江当地的一家面馆在接待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时,忙中出错,误将小锅盖丢入了锅中,不想面条的味道竟出奇的好。有了这位传奇皇帝的光环加持,镇江锅盖面的招牌自此便声名远扬。传说的真相早已无从考证,但一脉相承的制作技艺却充分展示出南北方面食制作的精华。采用复杂的“跳面”工艺制作原料,使汤汁更容易浸润面条,而面条本身又保持劲道弹牙的口感;面汤则以小火慢炖的高汤为底,配以10余种香料熬制的酱油,与高汤融合后激发出绝妙的滋味,让碳水的快乐更加丰富。能在清晨饱餐一顿锅盖面,几乎是所有镇江人开启一天忙碌前愉快的享受。
镇江肴肉是镇江美食的传统名产。作为一道冷菜,曾登上过开国大典的国宴。相传,古时镇江城内酒海街有一家酒店,店主买回四只猪蹄,准备过几日再食用,便用盐腌制以防变质。但他误把硝石当作了盐腌渍了猪蹄,直到三天后家人找硝石时才发现。店主人舍不得浪费猪蹄,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焯水捞出,接着放入锅中,加葱、姜继续焖煮,本欲以此解除硝石的毒性和异味,不料蒸煮时异香扑鼻,待冷却后一看,猪蹄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入口一尝,醇厚浓郁、异常鲜美。很快,该店用此方法制作的“硝肉”引得越来越多的食客前来品尝。久而久之,人们嫌“硝肉”一名不雅,遂改为“肴肉”。如今的制作工艺中早已不会用到硝石,但老一辈的镇江人仍然会称肴肉为“硝肉”,口耳相传之间,也为镇江美食留下一段美食记忆。
提起镇江香醋,100多年前的《丹徒县志》中就记载了“京口黑醋味极香美,四方争来货之”。可见当时镇江香醋早以闻名遐迩。色泽清亮 、口感绵和、香而微甜、浓而味鲜是镇江香醋的特点,尤以沾江南的肉馅小吃食用的时,微甜的口感更能体现出小吃的鲜美。所以,在镇江喝早茶,那必定要点上一块镇江肴肉,再配上姜丝与镇江香醋,在久饫甘肥之后,醋香和着肉美,舌感为之一振,有如另历一番佳境,更令人感到口福不浅。
特色美食,烟火味道寄乡愁
镇江的特色名小吃,充满了烟火气息。春日野菜清新,夏日瓜果盈甜,秋风稻香四溢,冬暖羊肉汤浓,每一口滋味,都是乡村记忆,温情而淳朴。还有那些寻常巷陌间,藏着鸭血粉丝汤的浓郁、京江脐的香甜,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心灵的归宿,承载着镇江人的情感与记忆,传递着浓厚的乡愁与文化韵味。
关于鸭血粉丝汤起源众说纷纭,但可以考证的是早在宋代时,镇江的劳动人民便以掌握了鸭血的制作工艺。而将鸭血与粉丝结合,更是不经意间发现的美味绝配。虽然历经岁月洗礼,但这道小吃的主要原料却始终如一。优质的鸭血既新鲜又质地细腻;粉丝则久煮不烂、口感滑爽;再配以鸭架熬制汤底,小火慢炖、醇厚不腻。最后,以香菜、葱花等辅料,一碗美味的鸭血粉丝汤就此成型。
镇江的乡村山水之间也隐藏着惊喜,等待着有心的食客去发掘探究。位于镇江句容境内的茅山是中国的道教圣地,这里的美食一直追寻着质朴纯正的境界。“茅山老鹅”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当地特色美味,所选用的原料草鹅,均采野外放养,使草鹅肉质生长的鲜嫩而紧实,自带了这山野之间的灵气。待到时节由秋转冬,草鹅长至丰腴。焯水去腥后施以盐巴、料酒充分腌渍,并悬于户外曝晒3日。当地农户介绍说:“曝晒是老鹅‘吸日月之华,采山川之精’的关键。”恪守传统做法的老鹅皮薄肉嫩、甘香味醇。食用时,既可以用酱油制作汤汁浓稠的“红烧老鹅”,也可加入冬笋、萝卜等冬季时蔬,炖煮一锅“冬笋老鹅”,滋味鲜美,暖意盈怀。
……
细数种种,镇江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在不断地讲好淮扬菜“镇江味道”的篇章,用“餐饮点亮镇江”的叙事,擦亮镇江文旅的“金字招牌”。(绘图:黄跃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