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方良龙)2024年3月3日下午,镇江花山湾七区,归国医药学博士范如霖教授因心脏骤停与世长辞,享年84岁。
范如霖教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作讲座
范如霖大学毕业后参与重大军事科研,出国后以极大的热情资助国内教育事业,归国后一直忙着将昂贵的抗癌药做成平价药。在同学、朋友、家人以及受助对象眼中,他是一位科技攻关的功臣、一位心系苍生的学者、一位燃烧自我的长者。
无名功臣 多次参与重大军事科研
范如霖出生于1940年7月13日,江苏省镇江人。他1957年考入上海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1962年本科毕业,并成为全校首届通过考试录取的7名研究生之一。
“范如霖是了不起的科学家,被誉为化工学院的陈景润。”范如霖的高中和大学同学、原江苏省中药学校校长、镇江市医药局原局长殷文陶回忆说,1966年范如霖以第一名的成绩研究生毕业,被分配研究低空导弹。当时,原中共中央华东局在上海组织70个单位研究低空导弹,范如霖负责的弹头研制取得圆满成功。为此,华东局在上海科学大会堂表扬了“华东化工学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奋斗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八十八医院给范如霖的感谢信
1969年中苏珍宝岛之战中,我方炮弹打不穿苏军的坦克。范如霖受命研制烈性炸药并获得成功。“父亲研究的是‘小旋风’,如今在西北某地生产。”范如霖的儿子,华尔街银行家范宇明告诉记者,父亲是中国第一个成功的研究者。当然,当时研究采用的是大协作形式,荣誉全部属于集体。
1973年,美军在越南战场使用神经毒气沙林,前线部队受挫。时任代国防部长叶剑英震怒,命令59176部队“必须解决”。59176部队找到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学院的教授们认为太难太危险。工宣队想到了范如霖,范如霖欣然接受了这个艰巨而危险的任务,最终协作研发出催醒宁。北京要求制备1千克,范如霖却完成了4千克的制备,急送前线装备了一个山地师,59176部队因此获得全国首届科学大会奖。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给化工学院颁发了奖状,如今奖状还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的科技成果奖励证书
1980年,新中国第一次选派学者去美国学习,范如霖通过考试获得去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进修学习的资格。在那里,范如霖勤奋学习,获邀请留校继续深造。但他抱着一颗报效祖国之心,在原定的两年时间后,不差一天准时回到祖国。回国以后,直接帮助华东化工学院院长朱正华带研究生。
心怀大爱 捐建学校资助贫困学子
1987年,为了更好地开展独立研究,范如霖再次出国。先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加入美国波士顿的卫材药物研究所从事新药开发研究,其间经常回国讲学做交流。
范如霖生前除了在数不清的全球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获得7项专利外,出版了中英文化学和药学专著11本,其中不少专著成为中国化学研究生必读参考书。记者看到,范如霖在国内通过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新药研发中的化学和工艺战例九则》等,网上常有相关专业学生寻书的帖文。
范如霖自己生活俭朴,但对捐资助学乐此不疲。2007年退休回家乡前,范如霖通过“燃灯基金会”,在陕西省镇安县结子乡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纪念自己的父亲范培春,将其命名为“培春小学”。
捐建学校小学生写的感谢信
范如霖不是有钱人,但他甘愿付出。他在2010年11月给培春小学师生的回信中写道:“我们夫妻都是靠工资生活的人,每一元钱都来自诚实的劳动,我们生活也很俭朴。但是,诸位小朋友,如果你们中间有人有特殊的困难,譬如贫困家庭的孤儿,请向燃灯基金会提出申请,并同时来信告诉我,我会通过燃灯基金会给予适当帮助。”
随这封信寄出的还有一份糖果46公斤、蜜枣5公斤的礼物。殷文陶说,当时范教授听说很多同学从没吃过巧克力,特意购买了这些糖果。他和范老师两个年迈之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糖果拖到邮局。
范如霖还资助了10名江苏大学贫困学生,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范如霖的老友李德柱介绍,2002年,经殷文陶老校长牵线,范博士应邀第一次到江苏大学讲学时,无意中得知史宏春等3名学子靠借贷就读,当即将讲课费3000元全部捐给3人。回家经与母亲商讨后,范博士决定资助3人生活费直至毕业。回美国后,他每个季度均寄300美元,让殷校长转交3人。此后范博士又资助了7名贫困学子。
范如霖教授(中)、殷文陶(左一)和史宏春出席江大相关活动
“他的心太善良了!”范如霖的老伴袁国清说,范老师还资助过带着年迈多病的两位养父上班的中国好人、安徽十大好人葛红花,每个月给她寄1000元钱;听说花山湾照相馆残疾老板的儿子生脑瘤,老两口上门送上捐款。“他生前经常在抽屉中放上5元、10元之类的零钱,交代我扔垃圾时送给拾垃圾的人。”
未竟事业 欲将抗癌药打到白菜价
范如霖退休之后回到家乡镇江,在江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并同多家医药企业合作研制新药。
范如霖在抗癌药物“双环铂”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当时,镇江一家企业购得抗癌药“双环铂”注射液的专利,范如霖是该项目落地的首席专家,每星期二、三、四到谏壁实验室。“此药是自费的,每支50毫克,售价3900元。全疗程需要70支,总价高达27万多元。”范如霖生前向朋友透露,经过努力研究,他成功合成一种抗癌新药。按照他的工艺,原料成本降至每支13元。这项工作仍在继续,他的愿望是降价、降价、再降价,将其纳入医保。
范如霖生前已在抗癌药研发方面取得多个发明专利,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取得的发明专利“一类碳铂复合物抗癌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一类碳铂复合物抗癌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碳铂的活性与卡铂和双环铂二者相当,且水溶性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好、毒性低,更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所述碳铂制备工艺比抗癌新药双环铂简单、生产工艺环保,既可用于注射,也适合口服。
“范博士的心愿是将抗癌药做成平价药。随着他的离去,这一心愿未能实现。”对范如霖的驾鹤西去,他的生前好友都扼腕叹息。
李德柱写的范博士捐资助学故事
李德柱说:范博士亦师亦友,他惜时如金,经常告诉我“什么事都要抓紧”。在他的激励下,我每天工作10余小时,第三部长篇小说《乾隆与镇江乳娘》已完成初稿。
范如霖生前资助的史宏春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成功。在范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史宏春传递爱心接力棒,认领4名江大贫困学子的生活费,直到他们大学毕业。史宏春还和范老师一起看望因病致困的照相馆老板,各自捐款1000元。“范老师对我的人生改变很大,没有范老师当年的资助,就没有我的今天。今后我会继续在慈善的道路上走下去。”史宏春说。
范如霖生前好友符家琪说:范博士心胸豁达,将生死看得很开。5年前就说,老年人宜做减法,要物尽其用,包括他的笔记本电脑都可以送给我。去年参加一个朋友葬礼,说到死亡,我给他唱了京剧《曹操与杨修》选段:
休流泪,莫悲哀,
百年好也终有一朝分开。
杨修一死无挂碍,后事拜托你安排,
我死不必把孝戴,我死不必摆灵台,
我死不必棺木载,我只求一抔故土把身埋。
……
亲朋问我的人何在?你就说,说我远游未归来。
范博士听了后,有感而发地说:“假如哪一天我不在了,你就说我外出游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