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往 | 镇江近代第一座私家园林就在这

编辑: 何冰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4-07-23 22:34

有3000多年历史的镇江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巧妙地融入了众多老街巷。琴园巷就是其中之一。它见证了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保存着最浓厚的人情味和最家常的烟火气。



01

巷陌绮梦

琴园巷,东至金山路,西至航运新村。这条200多米的巷道曲曲折折。这里正是当年著名的私家园林——琴园的所在地。“琴园建造于清末,由镇江近代工业先驱、大纶缫丝厂的创办人张勤夫所建,园中主体建筑为‘六艺堂’,园内有座眠琴楼,故园名为琴园。” 润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礼刚介绍,当时琴园有10-15亩地,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环境典雅别致。

“琴园建筑在运粮河畔,又紧邻镇江火车站,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交通都十分便利,所以来此观赏的人络绎不绝。”王礼刚说,琴园被更多人知晓是在辛亥革命后。当时,赵伯先的棺柩移葬镇江,孙中山参加了追悼会,这场追悼会就是在琴园举行的。后来,这座名园毁于日寇侵华。抗战胜利以后,琴园逐渐沦为民居,周边形成的巷道被称为琴园路和琴园内。1977年,琴园路更名琴园巷,琴园内更名为金山巷。

02

时光织影

小巷映斜阳,岁月悠悠话短长。漫步在琴园巷,最吸引记者的还是巷口的西站馄饨,可惜的是,因天气炎热避让高温,小摊已开始歇夏。紧邻馄饨摊的琴园巷2号是一家熟菜店,下午4时左右,门口顾客已有不少。朱奶奶和儿子不停地忙碌着。“我做熟菜已经有30多年了,40多岁下岗时开始做这个,现在以儿子为主,来我们家买熟菜的都是老顾客。”77岁的朱奶奶说,有些搬走的老居民还时不时地回来买。

沿着巷子往里走,记者看到了一家似乎被时光按下暂停键的理发屋——青春发屋。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充满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气息。梳子、剪刀、毛刷、剃刀……上了年纪的“老家伙”整整齐齐地被摆放在长条木桌上。“以前生意特别好的时候,要从早忙到晚,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门前的这条巷道也很繁忙,人来车往,偶尔还会发生‘小拥堵’。” 57岁的张阿姨和丈夫经营着这家理发屋。她告诉记者,30多年来,每天8点准时开门营业,服务的都是周边的老街坊们。

03

写在最后

在小巷里,每一块青石板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扇半掩的木门后都藏着未完的故事。沸腾的烟火气、悠长的挂念,共同构成琴园巷独有的韵味与魅力。

对于琴园巷

大家都有什么印象和故事

欢迎来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


文字:卞婷婷 

视频:孙力 卞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