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记者 盛林娟)金秋十月,微风送爽。在丹徒区世业镇的7000多亩大豆田里,金黄遍野,机声轰鸣,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大型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整齐收割、脱粒,运输车辆往来穿梭,确保颗颗饱满的豆粒颗粒归仓。这已是世业镇迎来的第十一个丰收年,今年大豆平均亩产在千亩规模上稳定突破500斤,产量较去年显著提升,迎来一个实实在在的丰收年。
丰收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坚实支撑。镇江润良粮食专业合作社已全面实现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合作社负责人王兵兵自豪地介绍:“我们的机械保有数量全市第一,千亩规模亩产全市最高,大豆种植面积也居全市首位。”这三个“全市第一”,清晰勾勒出世业镇大豆产业的领先地位与强劲实力。
成功的另一大引擎是“头雁”人才的引领。江苏省“头雁”项目计划五年内培养千名产业突出、科技感强的农业带头人。世业镇在这一政策东风下走在前列。王兵兵作为首批江苏“头雁”已结业,其弟王陈斌是第二批“头雁”。作为新一代农业带头人,王陈斌表示:“我们不仅在大豆产业上同时拥有两位‘头雁’,这里还是镇江市唯一的‘头雁驿站’,这为我们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供了重要平台。”
这个“驿站”已成为农业技术传播与经验分享的重要枢纽。去年,这里接待了超过1200人次的参观学习,通过现场教学、产业观摩和理论培训,将先进种植理念与技术分享给全省同行。王陈斌补充道:“作为‘头雁’,我们的使命不仅是追求自身发展,更要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进步。为此,合作社持续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新机械’这‘四新’基础上探索前行,把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传递给更多种植户。”
目前,世业镇正将“丰收”与“分享”相结合的模式不断深化。世业镇的实践充分证明,以科技为翼,以“头雁”为领,正有力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为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宝贵的“世业镇经验”。
视频制作:盛林娟
编辑:朱超 校对:缪小兵 审核:徐毅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