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写作:“跟着地名读镇江”作品展示(33)

编辑: 卞婷婷 来源: 今日镇江 发表时间:2025-11-18 19:42

梦溪园巷里藏着科学的坐标

作者:杨济远

裹挟着历史的风云,静静沉睡的梦溪园巷最是耐人寻味。它不像商业街那般喧嚣,也无古渡的沧桑,却凭着一个人的足迹、一部书的分量,成了这座古城最具科学灵气的文化坐标。这里因梦溪园而生,而梦溪园,藏着北宋奇才沈括的晚年光阴,也埋着中国古代科学的璀璨星斗。

沈括的一生,如长江奔涌,遍历宦海浮沉,最终于元丰八年归隐镇江。他在城东南择地筑园,因“梦至一处,流水潺潺,花木葱茏”,遂名“梦溪园”。这方小小的院落,成了他安放心灵与治学的秘境。彼时的梦溪园,溪水环绕,竹影婆娑,沈括在这里“研精覃思,考订谬误”,将半生见闻、科学探索倾注于笔墨,著成《梦溪笔谈》。这部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著作,记载了活字印刷、指南针、石油命名等诸多开创性发现,其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也随梦溪的溪水,浸润了镇江的土地。

梦溪路的诞生,是对这份文脉的延续与致敬。如今走在这条路上,虽早已不见当年的溪流花木,但指尖掠过路边的梧桐,仿佛仍能触到沈括治学的温度。路侧的梦溪园遗址,几间青砖瓦房静静矗立,园内的“花堆阁”“岸老堂”,依稀可见当年的格局。陈列馆里,复刻的《梦溪笔谈》手稿字迹遒劲,天文仪器的模型默默诉说着古人穿越千年的智慧。沈括在这里观测天象,修正历法;他细究地质,记录山水之形成;他钻研算术,发明“隙积术”“会圆术”,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江南的土壤里。

老辈人都讲,梦溪园巷的灵气,是沈括留下来的,它见证着镇江人民的科学创新之心。从古代的沈括探源,到如今的科技创新产业园落地,“梦溪”二字早已超越地名,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它代表着“格物致知”的探索欲,代表着“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更代表着镇江人兼容并蓄、开拓进取的城市品格。正如马明龙书记所言,镇江要“激活历史文脉,赋能创新发展”,梦溪路正是这种理念的生动实践,它让古代科学与现代创新在此交汇,让沈括的精神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暮色四合时,梦溪路的灯光次第亮起,与远处的山影相映成趣。这条路,是沈括的归隐之路,是科学的探索之路,更是镇江的文脉之路。它以“梦溪”为名,既藏着文人雅士的诗意栖居,更承载着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走在这条路上,仿佛能听见沈括伏案疾书的沙沙声,能看见古今智者跨越千年的对话。梦溪路的意义,早已不止于一条街道,它是镇江的文化根脉,是科学创新的精神图腾,更是这座古城“崇文重教、敢为人先”的风骨写照,让千年文脉在时光中生生不息,让科学之光照亮城市前行的道路。

文字整理:卞婷婷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朱超   校对:赵静   审核:陈路   值班:许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