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张晓杰)“赵亚夫的故事,正如一部鲜明的科技助农时代故事,讲述着为农的初心,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9月28日,音乐剧《大田》作为2025紫金文化艺术节开幕演出节目精彩亮相江苏大剧院戏剧厅,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干部职工赴现场观看,精彩的演出、感人的故事,让新时代的“三农”年轻干部们深受触动。
“音乐剧《大田》讲述了以赵亚夫、糜林为代表的镇江‘三农’人扎根乡土、矢志为农的奋斗故事。全剧没有脸谱化的表达,而是情节跌宕起伏、思想凝练升华,既有活力动感的青春歌舞,也有清晰流畅的故事脉络,还有对中华文明底色之农耕文明的深刻哲思。”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王振洲表示,有几个场景他印象深刻,一个是赵亚夫纠结学农还是转学,当亲身遭遇“一个馒头牵动小婴儿生死”的艰难抉择时,他的内心被极大触动,从此立志学农改变挨饿日子;还有一个,是赵亚夫推动成立戴庄合作社,想发展生态农业带领农民致富,但有农户不理解偷打农药,给集体造成损失,赵亚夫也因此遭遇信任危机,经过艰难努力才摆脱困境。“作为新时代新农干,我们要学习矢志为农、无私无畏的精神,推动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要适应时代变化,勇于创新,用各类文艺表达形式讲好镇江‘三农’故事,全心全意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音乐剧《大田》讲述的赵亚夫的奋斗历程,让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处的徐梦寅倍感熟悉和亲切,这部音乐剧带给她的不仅是艺术呈现上的震撼,更是直抵心灵的共鸣与深思。“舞台上,那一幕幕深耕的艰辛、收获的喜悦、离乡的彷徨与归巢的渴望,那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望向土地时深情的目光,是如此真实而动人;剧中人物为了集体收益‘拧成绳一股’的团结、对土地那份融入血脉的眷恋、演员振臂高呼的‘大田多稼,以介景福’,都深深触动了我。”
原来,上世纪80年代末,徐梦寅的妈妈也和赵老一样以高分录取进了农校。出身农村所以才更懂得农民“看天吃饭”的不易。2016年,徐梦寅在高考填志愿时,妈妈用赵亚夫的事迹激励她“三农事业大有可为”,促使她弃文从农、选择了扬州大学的农经专业,毕业后和赵亚夫、和妈妈一样为农民服务。
“《大田》里赵老一波三折却始终坚定助农目标的人生经历,给我深深的启迪,我们三农人工作的根基,应该在最朴素的乡土情感,我们要带着对土地的敬畏和对农民的尊重,俯下身子去读懂他们的期盼。”徐梦寅表示,作为一名“三农”条线的青年干部,她将充分运用在农经专业学到的知识,努力成为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发展理念的“连接者”,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和农民朋友们一起,在这片广袤的田野上谱写出乡村振兴更加动人的乐章。
笔锋欲蘸墨,报中华气象;锄犁沾尽土,改垄亩春秋。音乐剧《大田》用最平实的演绎,将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六十余载的农者人生淬炼成一粒种子——种在新时代新农干们心田的,是对土地的赤诚,是对农民的牵挂,更是“一生为农”的信仰火种。
“这部音乐剧最动人处,不是赵亚夫被鲜花簇拥的‘楷模’时刻,而是被动学农时的豁达豪情,更是投身兴农时的热忱不屈。不做‘种好自留地’的‘小农’,争做带动‘千万人增收’的‘农匠’。理想信念上不忘来路,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始终把农民的需要、时代的号召作为前进的方向,让个人理想在乡村振兴的沃土里发芽。担当作为上躬耕笃行,用泥里的脚印,磨破的鞋底,‘必须做成’的死磕,把成绩单写在金黄的稻浪里。”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处孔鸣如是说。
编辑:缪小兵 校对:谢梦航 审核:吴浩 值班:许益明